一双满是皱纹的手,传承高度文明的遗存

她年近八十,一辈子只做一件事儿,一双手只会一门活儿,她身上承载着国家非遗文化,一门千年的传统手工艺,创造了让世界都闻名的蜡染刺绣精品,毕生的故事,都写在了她那双满是皱纹的手上。

民族工艺的精华融于一处,苗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耀眼的一颗明珠。为人熟知的银饰、蜡染刺绣、中药,都是中华民族的珍宝,享誉海内外,让我深深喜欢的,却还是这蜡染刺绣。

千年的工艺和文化沉淀,苗族人自古以来都是智慧的,植物纤维、亚麻,从原材料到制作成一丝一线,灵巧的双手,将一丝一线纺织成一匹匹的布,这需要的不仅仅是耐心,更多的是手工艺的精湛。

每一位女性都是蜡染刺绣工艺的传承者,织布机上,六十岁的奶奶,从小便习得这一门手艺,每一个步骤都井然有序的完成,嘎吱嘎吱的作响,布料一寸寸的织成。

织布机的发现,确实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大进步,让人民的生活衣装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生活在大山里的少数民族,接触的都是大自然最美的东西,于是她们便将这些美好的图案,融于这蜡染刺绣的工艺中。

纺织好了的布匹,有方形的,有长条的,都是做成衣服等相关布艺产品的原材料,蜡染刺绣的布料多为方形。蜡染实际上应该叫"蜡防染色",它是用蜡把花纹点绘在天然纤维织物上,过程中常用的工具主要有铜刀(蜡笔)、瓷碗、水盆、大针、骨针、谷草、染缸等。

点绘,才是最关键的一步,用铜刀在蜡烛上烧红,然后放在蜡块上融蜡而粘取,他们没有固定的画框或者花纹模型,全凭自己的艺术感,随意随心,自由发挥,但是画出来的图案和花纹,却又是极其的对称,复杂而精美,这才是最让人敬佩的地方,也是他们文化底蕴的体现。

点绘好的布料,进入后面的工序,需先用温水侵泡,然后放入已发好的蓝靛中侵泡,反反复复几次,年近八十的老奶奶能熟练的根据每一块布的大小和花纹的多少,来计算好侵泡时间,一提一放,看似简单,其实这是几十年日复一日的经验积累。

操作几次之后,需要将蜡染布料在其中的长时间侵泡,这也只是完成了其中的一个步骤,后续还要经过人工慎密的漂洗,再放入沸水的锅中煮泡,确定黄蜡全部溶解干净,这才能确保点绘的花纹,完美的呈现出来。染好花纹的布,再经过他们一针针的刺绣,才是一件完整的工艺品。

两位年轻的长发苗族少男少女,也来这边学习很参观,苗族这一让人惊叹的工艺。他们在窗台边,年轻的男子吹着笛子,美丽的姑娘深情的望着他,这是少数民族年轻男女自由追求的画面。

织金洞大峡谷,地质运动,造就了这大自然的美景。全长三公里的峡谷,地貌丰富,有自然的悬崖峭壁、天坑、天生桥、天窗、暗河等,也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大美的自然风光。

天生桥,横跨两大绝壁,旁边就是巨大的天坑。天生桥有一个传奇的故事,远望山脊之上,一位长胡须的月老安详的呆着哪儿,看着这边的天生桥,为年轻的男男女女牵线搭桥,每年传统节日之时,少男少女来这里唱山歌,自由恋爱。

蓝天白云,绿树葱葱,山峦起伏,在这里一切都那么的美,云朵的阴影投影在山脊之上,形成一幅自然的画卷,云的流动,又像是一块播放自然风光的银幕,灵动而奇妙。

从高空往下望去,峡谷十分的险峻,悬崖断壁十分陡峭,河谷里一条小河流淌而过,形成十分美的地貌,崖壁之上能看到一处奇特的景象,就是灰白的岩石壁上有一条整齐的绿化植物带,其实这里以前是苗族人的古栈道,是从这里走向外面的交通要道,真是佩服古时候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勤劳啊。

这里的人,生活悠闲,与世无争。我一直在思考,他们为何能这般安详的生活,能这般风清云淡的看待世俗,生活的有滋有味,既能很好的耕地养殖,也能料理好日常家务,庭前花开花落,屋前谈笑风生。

他们久居山里,所以他们生活的安然自在,走在官寨乡古街里,古街两边生活着当地居民,有不少的特色小吃店、特产店,充分反应了他们的生活面貌,早上八点多,一位爷爷抱着自己的孙儿,在门口晒着太阳。

早上的喝茶闲聊,便是他们一天生活的开始,聊一聊家长过往,聊不尽的故事,聊不尽的话题,小小的村子,人人和睦相处,家里家外都是喜悦之事。

这是一处神奇的地方,大自然地貌的独特风景,峡谷的险峻奇秀,地下河的神秘莫测,幸福生活的人民,这一切孕育出了智慧的少数民族,创造了蜡染刺绣这一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世界展现了苗族人的精湛手工艺品,这一切都在美丽的贵州织金,等你来体验。

本文转载于网络,若有侵权请告知即删

赞赏

长按







































北京白癜风到哪里治疗
北京现在一般治疗白癜风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http://www.tzjhsl.com/yfzw/692483.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