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保健医胡维勤教授将中医进行到底上

北京看白癜风疗效最好专科 http://www.baidianfeng51.cn/m/
自序:人类不灭,中医不休

不知不觉,我从北京中南海门诊部退休已有二十个年头。原本想闲云野鹤般度过余生,万万没想到赋闲后找上门来的病人如此之多,不是这个企业的总裁、总经理,就是那个部门的领导,要不就是某位明星....整日把脉问病,忙个不停,难得浮生半日闲。好在我长期靠中医养生,身体极好,现在仍能棘步如飞,差是换了别人,恐怕早就撑不住了:前不久,一些人四处扬言要求取消中医,其势汹汹,仿佛中医是万恶之源。我有点坐不住了,想出来说几句话。我要说的第一句话就是:人类不灭,中医不休!

我和中医有著很深的渊源,说来话长。我最早学的并不是中医,而是西医。年,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医疗系毕业,分医院后,我有幸成为乐文照教授的助手。学医的人都知道,乐文照教授是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的博士,精通西医,对心血管、消化道、内分泌代谢、肾脏病等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是当时全国最著名的医生之一。跟著乐文照教授学西医,我受益匪浅。

然而,这一切并没有降低我对中医的浓厚兴趣。西医看病要通过量血压、做心电图、化验.....而中医只需望、闻、问、切,短短几分钟就可以诊断出疾病。你说,这能不让人感到神奇吗?记得还是很小的时候,邻居家的一个小孩患麻疹发热,已经奄奄一息,她母亲请来一位中医,诊脉后开了三剂中药,第一剂中药灌服后就退烧了,三剂药还没服完,人就好起来。这件事引起了我极大的好奇心,我想弄清楚为什么医生的手一摸就知道你得的是什么病,为什么几剂中药就可以救回一条命。后来,我父亲患了重病,卧床不起,望着日渐消瘦的父亲,我急得直掉眼泪。母亲请来一位中医,给父亲号脉开方,父亲喝下药后第二天就退烧下了床。从那时起,我就暗下决心长大后一定要做一名好医生。

年9月16日是我一生中最难忘的日子,这一天我有幸进入北京中南海,成为了一名保健医生。保健医生的工作就是将疾病消除在形成之前,《内经》上说“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如何才能在疾病形成前就做出诊断呢?西医的体检远远不够。为保证德高望重的老人们的身体健康,组织上特意安排我跟祝湛予先生学习中医。祝谌予是北京最著名的老中医,他学贯中西。关于祝老有许多传奇故事。祝老十九岁时母亲重病,家里请来许多中西医的名医,中医没给看好,西医连是什么病也诊断不出来。就在万般无奈之时,来了一位老中医,他气度不凡、儒雅而洒脱,吃了他开的药后,祝母的病终于出现了转机。原来这位中医就是当时北京的四大名医之一施今墨。“西安事变”前,他曾给杨虎城将军诊脉看病,药到病除,留下了一段佳话。但遗憾的是,后来施今墨去了南京,祝母的病复发,没能治好,离开了人世。母亲的死使祝谌予悲痛万分,他放弃了考大学的机会,立志学习中医。

祝谌予托人找到施今墨。第一次见面,施老问祝谌予:“你为什么想学医?”祝谌予将母亲病故的经历和自己的心情全道了出来。施老听后感慨万分,就这样,祝谌予不仅成了施今墨的第一弟子,还做了他的乘龙快婿。后来,祝谌予又东渡日本学习西医,成为了全国少有的学贯中西医的人才。

我前后师从祝老学习中医五年之久。祝老曾对我说:“一些绝招我是不肯轻易传给别人的,你就不一样了,你是上面派来的,学会这些绝招之后,可以派上大用场。”记得有一次,祝老的一位学生从东北来京,祝老就立刻打电话叫我过去,原来这位学生会用抖动的方法来按摩穴位,治疗糖尿病。祝老对我说,这个抖动法你学会了,回头就可以给首长治病。这个方法使用起来要费很大的力气,很累,但却能起到针灸捻针的效果。我认真地学习了一段时间,并总结出了一些有降血糖作用的穴位,我发现按摩这些穴位对治疗糖尿病有很好的疗效。

师从祝谌予,我学到了不少中医治病的经验,祝老比较擅长用活血化瘀的药,而且擅长用中药的“对药”。如黄芪配当归补血活血,女贞子配旱莲草滋阴,天麻配钩藤治头晕,枸杞子配菊花补肝肾明目等。对付一些疑难杂症,他提出了两个绝招,一是从“瘀”论治,二是从”痰”论治。大多数的慢性病,多有气滞血瘀的现象,即西医讲的微循环不良,血黏度增高,氧自由基多,酸性体质等;“痰湿”也就是西医所说的体内有废物、毒物、垃圾、重金属等。祝老从这两方面入手,在治疗疑难杂症上获得了极大的成功。最令人高兴的是我从祝老那里学会了治疗糖尿病的绝活儿,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在临床上也取得了比较丰富的经验。这些年来,我治好的糖尿病患者不计其数,有的甚至已经停药十多年了。而这些都是西医不可能做到的,西医一停药,病情就复发。所以,除非人类灭亡了,否则,中医就会永远存在下去!

一些人主张取缔中医,那是因为他们不了解中医,他们是以西医的眼光来看中医,全不懂中医的思维方式和精髓。所以,我要说的第二句话就是:西医是一门科学,中医是一门哲学;西医是一门技术,中医是一门艺术;西医很强大,但中医更伟大!前几天,听一位朋友说网易的总裁丁磊就在浙江中医学院学习中医,我甚感欣慰;又听说国务院副总理吴仪表示自己退休后将潜心研究中医,我感觉到中医振兴的日子已不远了。真诚地希望本书能激发出读者朋友对中医的兴趣,将中医发扬光大!

西医是一门技术,中医是一门艺术

西医治病靠的是技术,听诊器、血压表、X光机、CT、核磁共振....医生根据这些医疗设备检测出的结果来判断你身体的状况。西医的手术更是一门技术,它与建筑工程技术没什么两样,开刀割掉盲肠就相当于建筑工程的定向爆破,心脏搭桥手术就相当于“二战”时美国大兵在搭浮桥。中医则完全不同,它不需要任何医疗设备,只凭一个人的火眼金睛。所以,中医是一门艺术。

技术靠什么?技术靠科学的发展。艺术靠什么?艺术靠人的悟性。以把脉来说,人有浮、沉、迟、数、濡等二十多种脉象,什么是浮脉,什么是沉脉,全靠医生自己去领悟。悟性高的人领悟得就好,悟性低的人领悟得就差。有时候,明明是浮脉,悟性低的人则会误认为是迟脉或数脉。《内经》中说“春日浮,如鱼之游在波”。春天,人的脉象应该浮弦一些,就像鱼儿游浮在春天的水面,你们看,多么有诗情画意,但是,这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中医不像西医那样,胆固醇是多少就是多少,不需要你去体会,而中医离开了悟性便寸步难行。

正常人的脉象是一呼气脉搏跳动两次,一吸气脉搏跳动两次,呼气与吸气之间加跳一次,也就是说,一呼一吸脉搏要跳动五次。这只是一般而论,实际情况要复杂得多,就像音乐,虽然只有1、2、3、4、5、6、7几个音符,却能变幻出美妙的音乐世界。人有二十多种脉象,而且四季的脉象又不一样,所谓春弦、夏洪、秋毛、冬石。春弦就是脉搏从容柔和中兼有弦象;夏洪就是脉搏从容柔和中兼有洪象;秋毛就是脉搏从容柔和中兼有轻浮之象;冬石就是脉搏从容柔和中兼有沉象。弦就是弓弦,弦象就是脉搏跳动时要有弓弦一样的感觉;洪就是洪水,洪象就是脉搏跳动时要有洪水一样的感觉;毛就是羽毛,秋毛就是脉搏的跳动有羽毛浮动的感觉;沉象就是石头下沉,冬石就是脉搏的跳动有石头下沉水中的感觉。

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的脉象也会随著四季气候的变化而变化。春季虽然阳气已升,但寒未尽除,气机有约束之象,故脉稍弦,同时也显示出体内的生机经过冬天的储藏有一种蓄发之势;夏天阳气隆盛,脉气来势盛而去势衰,故脉稍洪;秋天阳气欲敛,脉象来势洪盛已减,轻而如毛,故脉稍浮;冬天阳气潜藏,脉气来势沉而搏指。所以,如果你的脉象四季颠倒,医院好好检查一下了。不要以为医生把脉很轻松,他跟艺术家一样,“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钢琴谁都会弹,把脉谁都能把,但水平高低却有天壤之别。同一首曲子,你弹是一个味儿,钢琴家弹就是另一个味儿。同一个病人,你把脉是这样的解释,而让扁鹊和张仲景来把脉,他们的解释很可能会完全不同。关键就两个字....悟性。

《内经》上说:“夫平心脉来,累累如连珠,如循琅玕,曰心平,夏以胃气为本。病心脉来,喘喘连属,其中微曲,曰心病。”心脏的正常脉象像一颗颗连续不断滚动的圆珠一样,往来圆滑,如同手摸温润的美玉一般;如果脉搏疾数相连,如同急促的喘气一般,而且带有屈象,这就说明心脏有了疾病。肺脏的脉象轻虚而浮,如同榆叶飘落,倘若脉搏不上不下,如同按鸡的羽毛,中间空而两边实,这就说明肺有了疾病。

肝脏的脉象像一个人手持一根长竹竿的末端的感觉一样,柔软有弹性而又绵长;如果脉搏充盈滑利,就像抚摸长竹竿末端一样,这就说明肝脏有了疾病。脾脏的脉象从容、和缓、均匀,如同鸡足踏地一样;如果脉搏坚实充盈而疾数,像鸡提脚一样迅速,这就说明脾脏有了疾病。肾脏的脉象应该圆滑流利兼有回曲之象,把脉时有一种坚实的感觉;如果脉搏坚硬,如同牵引葛藤一样,这就说明肾脏有了疾病。

什么是圆滑、从容、和缓、疾数....这一切全靠人的悟性。中医把脉,左手寸关尺是心、肝、肾;右手寸关尺是肺、脾、命门。人体的一切情况都汇集在两只手上。中医把脉就象是音乐家听音乐一样。莫札特五岁就能准确无误地分辨出任何乐器奏出的单音、双音与和弦音,他靠的不是技术,而是天赋。中医也需要天赋和悟性。春弦、夏洪、秋毛、冬石,脉的跳动需要有悟性的人慢慢去体会。一个没有音乐耳朵的人欣赏不了音乐,一个没有悟性的人一定把不准病人的脉。学音乐要有音乐细胞,学中医要有中医细胞。

中医是“至精至微之道”。所以千百年来名医很少,扁鹊、华佗、张仲景,他们像莫札特、萧邦一样稀少。我常说“聪明人学不好中医,只有智慧的人方能成大器”。什么是智慧?智慧就是内观,就是定,就是静,就是悟性。北京有个“定慧寺”,什么意思呢?就是告诉你,定下心来才有智慧。《内经》就那么点字数,你读了一遍,甚至背了一遍,但你真正懂得书上所说的话了吗?如果你不是一个有慧根、有悟性的人,根本就读不懂《内经》。

李时珍说,只有内观才能理解经络,这是一个伟大的真理,学中医的人一定要时刻牢记。相反,西医就不一样了,它是一门技术,强调逻辑推理,强调思辨,只要人聪明就能学好。正因如此,西医人才可以批量造就,西医才能成规模。我说中医是一门艺术,还因为中医把脉开方也需要灵感,需要创造,有时这种灵感和创造是不可复制的。

一张处方就是一篇文章,中心思想、段落大意、修辞手法等都一应俱全,高明的医生开出的药方思路清楚,主题突出,评略得当,君、臣、佐、使各得其位,和谐统一,疗效自然就好。好处方就像好诗文,不可多得。“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是绝妙好词,可以流传千古。“六味地黄丸”是完美配方,可以造福万代。你仔细去品味“六味地黄丸”的方子,就会发现其选药之精、组合之美、剂量大小之和谐,无不体现出天地之妙意,堪称处方极品。而有的医生不明白这个道理,好药贵药一齐上,高、大、全,这种处方对人体的伤害极大。有的时候,君、臣、佐、使都得当,可就是缺少画龙点睛的那一笔,药效也不能发挥,这就像写文章缺少了文眼一样。我给大家讲一个中医历史上最有名的医案----叶天士治难产。

叶天士是清代著名神医,他虚怀若谷,谁在治病方面有特长就拜谁为师。他发现一位高僧医术精湛,便削发为僧向高僧学习医术,三年学满后,高僧对他说:“你现在医术很高了,恐怕已经赶上了江南名医叶天士了。”叶天士告诉高僧:“我就是叶天士。”高僧惊讶万分,感歎不已。就是这位叶天士在治难产时颇具创造性。当时,一位妇女难产,很多医生都去会诊,开的药方却没有任何效果,于是把叶天士请来。叶天士把完脉,看了看众医生开的药方后,只在药方上加了梧桐叶一片。

那天正好是立秋,产妇喝完加了梧桐叶的药后,立刻产下婴儿。这就是中医的画龙点睛,有了这一笔,整服药的功效就能发挥出来,缺少这一笔则万万不行。西医是一门技术,因为西医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直接对抗急病,它采用的是鲧治水的方法。中医是一门艺术,因为中医常常围魏救赵,四两拨千斤,它采用的是大禹治水的方法。缺钙补钙,这是西医的方法。而中医的思维则是补肾,因为“肾主水、主骨”,骨头出了问题,自然应该从肾上解决。

西医不能理解,骨质疏松与肾有什么关系?问这种问题就相当于问:“你把魏国围住了,怎么能救赵国呢?你应该直接派兵进攻赵国。”有一位四十岁左右的女病人曾找我看病,她说自已患了一种怪病,时不时会眩晕一两秒钟,平时却一切正常。医院做过脑血流检查,一切正常。有的大夫说可能是心脏早搏,于是她又将心脏检查了一遍,仍然什么问题也没有。

她去找大夫,大夫有些不耐烦了,对她说:“你看,这些检查都正常,你就是没病嘛,你一定是心理有问题,要不去看一看精神科?”女病人无可奈何,便来找我。我替她把脉,医发现她的肝有火,我问她最近是不是口苦,她说:“是呀!就是口苦。”我说没什么大问题,只是有些肝风,买一些天麻泡水喝,一两个星期就好了。女病人喝了一星期的天麻水,头晕的症状果然消失了。大家一定会奇怪,头晕与肝有什么关系呢?头晕,西医就去检查头部的供血情况,最多再检查一下心脏,这一切检查都没问题,仍然头晕,西医便没有办法了。

然而,中医则会另闢蹊径,《内经》上说“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头短暂的晕眩就是因为肝上有问题,肝与胆相连,肝热转移到胆,胆热上升,病人就会感觉口苦。天麻具有平息肝风的作用,用天麻泡水喝,肝风熄了,胆清了,头自然就不晕了。这就是中医“围魏救赵”的治病艺术!一天,来了一位哮喘病患者,她患哮喘已经五年了,一直吃西药,我把了脉,详细询问了她的情况。

她告诉我,每次西医治疗后都会有所好转,可是不久哮喘又会复发。我问她:“是不是哮喘病好转的时候,皮肤会有反应?”她十分惊讶地说:“胡教授,您怎么知道的呢?您不提醒,我还真忘了,每次病情好转的时候,我都会全身发痒,甚至出现小红点。这时我就会吃一些治疗皮肤的药物。”我问她:“是不是皮肤病好了,哮喘病就又发作了!”她回忆了一会儿:“对呀,每次都是这样。”于是,我给她讲中医的道理。《内经》上说“肺主皮毛”,皮肤是人体的第二个肺,皮肤有了疾病一定要从肺上去寻找答案;反过来呢,肺上的疾病也可以从皮肤上寻找解决方案。

这也是为什么患有皮肤炎症的儿童成年后更容易患上哮喘的原因。吃西药使哮喘病有了明显的好转,就证明肺功能正在恢复,而这时皮肤上出现的轻微症状恰恰是肺功能恢复的征兆。这位病人不懂这个道理,用一些西药来治疗皮肤病,这就阻止了肺功能的恢复。因而,她的哮喘病总是反反复复。病人听后,佩服得五体投地,连声称谢。她遵循了我的建议,不去刻意治疗皮肤发痒,没过多久,哮喘病就得到了控制。

前面提到的那位洋中医拜访我时,给我讲了一件亲身经历的事,再次证明了中医是一门艺术。这位洋中医是美国整骨医学博士。一次,他去一个中医诊所拜访。正巧碰上了一位七十岁左右的老先生,他的右手无法紧握成拳,这个毛病已经困扰了他十年之久,他曾求助过无数医生和医疗中心,但没有任何帮助,今天他来这个中医诊所想碰碰运气。诊所里的威克斯教授只用了一根针扎在他的左脚上,老人没有任何疼痛的反应。十几秒钟后,令人惊讶的一幕出现了,这位老人十年没握成拳的右手真的握成了拳头。洋中医被这件事震撼了,从此便放弃了以前的专业,一门心思地钻研中医。现在,他的中医造诣已相当深厚,令人敬佩。

西医是一门科学,中医是一门哲学

一些人说中医有点不科学,他们说的有些许道理,中医是一门哲学,一门关于人的深奥哲学。科学是什么?科学研究的是形而下的东西,是物质世界,神舟六号、绕月工程都是科学。哲学是什么?哲学研究的是形而上的东西,是精神世界。人是什么?人是物质和精神的统一体。人体科学只能说研究了人的一半,而另一半则属于精神世界的范畴。

《内经》说“上工守神,下工守形”,讲的就是这个道理。西医研究的是解剖学意义上的人体,西医手术可以摘除人的肾,医生将肾用一个托盘装来给你看:“看好了呀!这就是你的肾。”然后,“啪”的一声扔进了垃圾桶。在这里,肾是一个物质,是一个可以随便对待的东西,这就是“守形”。但中医不是这样来对待肾的。《内经》说“肾是先天之本”,肾是全身阴阳之气的根本,五脏六腑的阴阳之气都离不开肾阴肾阳的给养,因此,肾阴又叫“元阴”,肾阳又叫“元阳”。

中医的肾是一个形而上的肾,它不“守形”,而“守神”。你把中医的肾给扔了,也就是把人的精神扔了,人的精神都不存在了,人也就死了。中医是一门哲学,是哲学就应该有哲学的基础,这个基础就是阴阳。阴阳是中医最最核心的东西,离开了它,中医便不存在了。

《内经》中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阴阳是天地之道,是万事万物的纲纪,是一切变化的根本,可以说,离开了阴阳不仅没有了中医,恐怕连世界也都没有了。大家都说“西医治标,中医治本”。为什么中医能治本呢?就是因为中医抓住了阴阳,抓住了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也许,主张取缔中医的人会指责我,你说得那么玄,你把阴阳拿出来让我们看一看,看看它究竟是怎样一个东西,由什么组成的。

对不起,我的确无法把阴阳这个东西放在显微镜下,让你去做实验和分析。然而,阴阳又是实实在在、真真切切地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天与地、男与女、四季的变化....这一切都是阴阳的具体表现。中医一再强调健康长寿的秘诀为“和于阴阳,调于四时”。《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中说:“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所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长之门。”阴阳协调,身体才会健康,人应该随著四季的阴阳变化来调整身体内的阴阳;如果违背了这一规律,身体的阴阳就会失调,就会患上疾病。

一句话,健康来自于阴阳的和谐。中医是一门哲学,是一门关于生命的哲学。阴阳是这个哲学的基础,金、木、水、火、土(五行)是阴阳变化的具体形态。阳气处于“生”的状态就是木,处于“长”的状态就是火,处于“收”的状态就是金,处于“藏”的状态就是水,而生、长、收、藏这个变化过程就是土。“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阴阳的变化,金、木、水、火、土的相生相克,构成了我们的大千世界。

中医认为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这是五行的相生;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这是五行的相克。人在天地间,禀阴阳之气而生,遵循五行而相生相克。因此,五行全则人全,五行不全则人不全。清代大文学家袁枚在《徐灵胎先生传》里讲述了这样一件事。清代有一个妇女生了一个男孩,但男孩生下来后全身无皮,家人求救于名医徐灵胎,徐灵胎教其家人用糯米粉涂抹婴儿的身体,再用丝绸包好,将婴儿埋在土中,留出头来,以便餵奶,这样两天两夜,婴儿全身就长出皮来。

人们十分惊讶,请教徐灵胎,这是为何?徐灵胎说,婴儿无皮是因为他缺少五行中的土。家人恍然大悟,原来这家人是靠舟船生活的,母亲在船上怀孕,很少上岸,因此缺乏地气。徐灵胎说:“我之所以这样治疗,就是要让婴儿多沾些地气,地属土,有了土,五行全了,人行就全了。”中医认为人的五脏与五行对应,也遵循相生相克之理。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心脏有了问题可以通过肝脏来解决,因为肝藏血,肝正常,血液就充足干净,就可以促进心脏系统的健康。

《内经·素问》中说:“人卧则血归于肝。”其实早在几千年前,中医就明明白白地揭示出肝脏与血液之间的关系了。同样,脾胃有了疾病可以通过心脏来治,肺病可以通过脾来治,肾病可以通过肺来治,肝病可以通过肾来治。同理,如果肝、心、脾、肺、肾中任何一个系统出现问题,超出了正常相生相克的制约,都会影响到其它系统的健康。清代名医陆以湉在《冷庐医话》里记载了一个病例。

有一位医生精通小儿医术,尤其擅长治疗牛痘。一次,一个一岁的儿童出痘,只出了三颗,分别在额头上、耳朵后和嘴唇旁,这位医生说:“从孩子第出痘的部位来看,他心、肾、脾三经逆传,土克水,水克火。这种情况应该攻,不应该补,攻则可以把毒攻散,补则会让心、肾、、脾自相残杀,十分危险。”按照这个医生的方法,治疗到第十四天时,小孩的牛痘明显变得圆润了,马上就要成功了。然而,一位庸医见这个小孩太可怜了,就给小孩餵了参汤。这位医生见状,大惊失色:“完了,这个孩子活不过二十一天!”半个月后,小孩果然病发身亡了。所以,学习中医一定要明白五脏六腑相生相克的道理。

中医能手眼通天

“有诸内,必形诸外”,这是我对中医最深的体会。通俗一点说,就是可以通过人体外部的变化诊断出人体内部的疾病。有意思的是,最先让我认识到这一点的并不是那些中医经典,也不是什么名医高人,而是一位卖西瓜的小贩。

一个酷热炎炎的夏日,街边的一排西瓜棚生意清淡,唯有拐弯处的一个瓜棚围满了人,还不时传出叫好声。我走过去一看,原来是摊主正与一位顾客打赌。摊主说自己能连选十个西瓜,保证个个都甜,这位顾客偏不信,两人就较上了劲儿。我仔细观察小贩选瓜,只见他先看瓜的形状和颜色,然后用手拍几下,再把瓜举到耳边,一边拍一边听。三下五除二,十个西瓜就选好了,的确个个又沙又甜。

围观的人喷喷称奇,我则陷入了深思。小贩选瓜一看、二拍、三听,中医看病一望、二闻、三问、四切,行业虽然不同,但道理却惊人的相似。《内经·灵枢》里说“故远者,司外揣内;近者,司内揣外”,意思是说,高明的人可以通过事物的外部表征看透事物本质。我想,这也应该是一个医生的最高追求。这让我联想到历史上的很多神医,他们的神奇就在于将“司外揣内”发挥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

下面举两个事例,其中一个是扁鹊四望蔡桓侯的故事。

一天,扁鹊朝见蔡桓侯,见蔡桓侯面色异常,就说:“主公啊,趁著病还在浅表赶紧就医吧。”蔡桓侯不信,对身边的人说:“这些医生,成天想着给没病的人治病,好叫人说他医术高明。”过了十天,扁鹊再见蔡桓侯,见他的疾病已经深入肌肉,就劝他早些治疗,蔡桓侯还是不听。到了第三次拜见蔡桓侯,扁鹊一看就知道他的病已经发展到脏腑了,再不治疗,将无药可救,可蔡桓侯仍然无动于衷。

第四次见蔡桓侯,扁鹊远远一望,二话没说,拔腿就跑,因为这时候任何人都回天乏术了。五天后,蔡桓侯果然死了。另一个是关于东汉名医张仲景与王粲的故事。张仲景晚年行医到洛阳,遇到当时的著名诗人王粲,见他眉毛异常,就判断出他二十年后会得一种病,并劝他服用五石散。当时王粲正值青春,并且处处得意,哪里听得进别人的劝告,最后,张仲景无奈地说:“二十年后你将脱眉而死。”二十年后,张仲景的预言果然应验。

在西方医学日盛的今天,对于那些已经习惯了现代检测设备的人来说,这两个故事玄之又玄。扁鹊既没给病人做心电图,也没给病人量血压,更没有化验血液,他凭什么就能诊断出蔡桓侯的病呢?张仲景的故事就更不可思议了,他凭什么能从眉毛的细微变化项知二十年后的疾病?今天的基因检测技术都做不到,何况一千六百年前呢?这就是中医的神奇之处,它将人体看做有机的整体,在这个有机整体中,五脏六腑的盛衰和病变都会通过精血津液等介质表现于体表,高明的中医常常能从脉象、舌苔、眉毛、头发、皮肤、手掌纹路、指甲颜色等身体表面的细微变化诊断出体内的疾病。

中医的这一理论并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源于自然万象的规律。美国气象学家爱德华·罗伦兹提出过一个著名的“蝴蝶效应”理论,简单地说,就是一只蝴蝶在巴西轻拍翅膀,可以导致一个月后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世界万象的联系是如此神奇微妙,它们相互影响,互为表里。人体也是这样,头发、指甲、耳朵....身体外部的一切都在反映著体内的情况。记得小时候,一看见蚂蚁搬家,大人就叫我们回家,说天要下雨了。蚂蚁搬家就是天要下雨的反应。

在医学院学习西医时,我就常常思考:人体内是不是也存在“蚂蚁搬家”的现象呢?在学校的西医课程里,我找不到答案,现代西方医学过分重视技术成分,而将这种奇妙的联系斥为“玄学”。而学习中医让我茅塞顿开,像扁鹊和张仲景这样的神医之所以能出神入化,不就是看出了病人身上的“蚂蚁搬家”,暗合了“蝴蝶效应”吗?我曾与一位美国西医讨论过人体的“蚂蚁搬家”现象,这位美国人惊讶得张大了嘴,怎么都不相信,以为我是在开玩笑。

正巧吃饭的时候,我无意中发现他的耳垂上有条清晰可见的“冠脉沟”,便笑著问他是不是有冠心病,不知是因为话题来得唐突,还是没有心理准备,他差点没噎著,连忙喝了口水,使劲往下咽了咽还没嚼烂的红烧牛柳,瞪大眼睛吃惊地问我:“你是怎么知道的?”我笑著跟他说:“这就是蚂蚁搬家现象在你身上的验证啊!人的心脏出现了问题就会表现在耳朵上,耳朵上的冠脉沟就是冠心病在身体表面的反映。因为心脏的冠状动脉堵塞会让耳朵上的毛细血管凝固,形成皱纹,这就是冠脉沟。”

他听完我的解释后心悦诚服地点点头。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西方人,又受了多年的西医教育,一开始不相信神奇的中医文化,这是可以理解的。但现在有很多已经“西化”了的中国人也是如此,他们只看重现代技术,过低估计了前人的智慧。他们就像青春期的叛逆少年,总认为自己的父母这也不好,那也不行,一旦自己成熟了,才发现原来父母是多么的杰出。

胡适的经历恰恰说明了这一点。胡适是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人物,一生致力于西方文化的传播,以中医为代表的传统文化自然成为其攻击的对象。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年胡适突然生病了。他发现自己吃得多,喝得多,尿也排得多,人却日益消瘦下去。新派人物生病当然要去看西医了,医院的专家们经过认真诊断之后得出结论:糖尿病晚期,已无药可治,只能回家休养。言下之意,胡适只能回家等死了。

西医没有办法,朋友就劝胡适看中医。当时正是学界“科玄论战”的关键期,胡适是科学派的主将,反对的就是像中医这样没有科学依据的“传统”。叫他去看中医,那岂不是主动放倒手中的旗子吗?然而,面子事小,性命事大,胡适最终还是答应了。来给胡适看病的是北京名医陆仲安。中医没西医那么复杂,又是验血,又是验尿,陆仲安只是用手把了胡适的脉,并询问了一下病情,就从容不迫地说:“这个病很好治,吃几服以黄芪为主的汤药就可以了,如果病没好,唯我是间。”被西医判了死刑的胡适将信将疑地喝下了陆仲安开的中药,没想到几个月后症状就消失了。医院检查,果真是好了!医生们非常惊奇,这怎么可能?谁给胡先生治的病?胡适当下就把实情说了。

这件事轰动一时。被新文化运动者认为不科学的中医,偏偏治好了新文化运动名将的病。这令新文化运动者很是尴尬。胡适也觉得很没面子,对此事不置可否。然而,救命之恩是万万不能忘记的,胡适曾在林琴南的一幅画上撰文表达了自己的感激之情。原来,林琴南也受过陆仲安妙手回春的益处,为表示谢意,他亲自作了一幅儒医研究经典的《秋室研经图》送上,上面还题了一篇桐城体的文言文。

陆仲安别出心裁地请胡适在上面题字。胡适欣然答应。胡适在画上的题词内容为:我自去年秋季得病,我的朋友是学西医的,总不能完全治好。后来幸得陆先生诊看,陆先生用黄芪十两丶党参六钱,许多人看了摇头吐舌,但我的病现在竟全好了....-现在已有人想把黄芪化验出来,看它的成分究竟是什么,何以有这样大的功效。如果化验结果能使世界的医药学者渐渐了解中国医与药的真价值,这不是陆先生的大贡献吗?民国十年三月三十日胡适

中医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华夏子孙受益了几千年,岂是现在几个人就能轻易废止的!与其高谈阔论,不如去读一读《内经》和“伤寒论》。我敢肯定只要你认真研究了中医,就一定会发现西医虽然很强大,但中医更加伟大!

中医是第五大发明

中国古代有四大发明:火药、造纸术、活字印刷和指南针,其实还应该加上中医。我们伟大的领袖毛主席对中医的评价很高,他认为中医中药是中国对世界的一大贡献。年,毛泽东在杭州刘庄宾馆小憩,有一次与几位同志打麻将,他即兴谈道:“我说过,中国对世界有三大贡献,第一是中医,第二是曹雪芹的《红楼梦》,第三是麻将牌。”麻将不无戏说成分,但主席把中医摆在“三大贡献”之首,说明了他对中医药的情结。

同年,毛主席又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强调:“中国对世界是有大贡献的,我看中医就是一项。”中医对人类的贡献巨大无比,过去如此,现在如此,将来更会如此。为什么中医没列入四大发明呢?因为中医是典型的中国文化的产物,西方人很难理解。四大发明是技术,西方人拿过去就能运用,中医却拿不过去,拿过去了也不能运用,除非把整个文化都拿过去。

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周恩来总理陪同尼兄松参观了中医的针灸麻醉。我们的中医将一根又细又长的银针扎在病人的手上,通上微电流,然后便开始手术。整个手术不用任何麻醉药,病人却始终面带笑容,没有一丝痛苦的表情。看着那血淋淋的手术场面,尼克松总统惊讶万分,大惑不解。针灸麻醉震惊了美国代表团,其冲击波毫不逊色于中国原子弹的爆炸。

有的人惊讶,有的人怀疑,有的人甚至否定,认为这是中国为了吸引世界目光而搞的一个大骗局。真是无巧不成书,就在一些人认为针灸麻醉是一个骗局的时候,随同代表团访华的新闻记者詹姆斯·莱斯顿突然急性阑尾炎发作,要进行手术,我们的医生同样用针灸麻醉的方法割除了他的盲肠,詹姆斯·莱斯顿丝毫没有感觉到痛苦。

这活生生的事实让美国人冷静下来,他们开始认真记录那些宝贵的资料,以便带回国去仔细研究。我曾看过美国新闻记者拍下的部分录像。录像里一例肝肿瘤切除手术中,唯一的麻醉方法就是由针灸师在病人的两只耳朵和手臂各插一根针,并随时捻针;另一例脑瘤切除手术中,只用一根针扎在前臂....我们都知道西方麻醉技术会让病人不省人事,而且还会有副作用,严重的甚至瘫痪。而中医针灸麻醉手术,病人全程都是清醒的,还会说话,甚至还会喝点水。

有一位病人在手术结束时,还能坐在手术台上和医生护士握手致意。在另一例切除甲状腺瘤的手术后,病人竟能从手术台上下来走到轮椅旁。神奇,真是太神奇了,尤其是对于不懂中医的西方人来说,这无异于天方夜谭。然而,如果你懂得中医,就会清楚针灸麻醉只不过是中医里的小儿科。西医感觉神奇,是因为西医和中医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体系。

人体是完全一样的,但中西医对人体的认识却完全不同。中医是全面整体论,西医是分析实证论;中医是宏观调控,西医是微观治理。这就像瞎子摸象,中医想方设法用仅存的一点视力看到了一个整体但朦胧的大象。而西医呢?则完全不用自己仅存的那点视力,而是靠手去摸,结果摸到的是一头“支离破碎”的大象。可以这么说,西医是显微镜,它看得仔细真切;中医是广角镜,它的视野很宽广。

其实,中医有中医的长处,西医有西医的优点,我们不能用中医的思维方式来认识西医,也不能用西医的思维方式来认里识中医,更不能取缔中医。取缔中医是谁干的?是卖国贼干的。年国民党汪精卫提出“取缔中医案”,结果引来一片骂声,当时北京“四大名医”中的两位----施今墨和孔伯华等组织华北中医请愿团,联合各省中医到南京中请愿,并向汪精卫严正提出:找十二个病人,你们先挑六个,用西医治;剩下的六个病人交给中医治,如果我们输了,再谈取缔中医的事。

孔伯华和施今墨分到了六位分别患有高烧、咳喘等症的病人。结果,中医治疗的效果十分显著,病人迅速恢复了健康。恰在此时,汪精卫的岳母身患恶性痢疾,每天腹泻十几次,当时著名的西医请遍了,都没有什么效果。此时,有人向汪精卫推荐施今墨先生,刚开始汪精卫怎么也不同意,我现在正在提议取缔中医呢,怎么能让中医来看病?但看到奄奄一息的岳母,汪精卫想不出别的办法,只好请施先生来诊治。施先生只把了一下脉,便找到了病因,说到症状时,每言必中,使汪精卫的岳母心悦诚服。施先生当即为她开了十天的汤药,随后汪精卫的岳母问:“先生何时再来复诊?”施今墨告诉她:“您就安心服药,三天后痢疾就会停止,五天后胃口就会好转,十天后您就痊愈了,不必复诊。”最初汪精卫和岳母都半信半疑,可病情如同施先生说的一样,渐渐好转,十天后还真的就痊愈了。汪精卫终于相信了中医的神奇,再也不提取缔中医的事情了。

前段时间,一位地地道道的美国中医来拜访我,谈起一些人取缔中医的议论,这位洋中医说的话很有意思,他说:“别...管....他们,他们不懂中医!”这位洋中医告诉我,中医在美国越来越受欢迎,有的中医诊所每天要接待两千多名患者,其中90%是白人。美国人每年要花费六十亿美元来购买中药,全美有中草药专营公司四百余家,中医诊所上万家。西方尚且如此,更别提日本和韩国了。

大家一定看过韩国电视连续剧《大长今》吧!那里面对于中医的认识十分令人惊讶。而日本人对《伤寒论》的重视程度则远远超过了我们。他们对张仲景敬若神明。如果我们再不下定决心发展中医,甚至还想取消中医,恐怕中医真的就会重写火药的屈辱史。这不是危言耸听,记得前些年,日本人就将北京中医研究的一种治疗心脏病的药包装后打入中国市场,大卖特卖,赚去大把大把钞票。多么令人心痛!

了解经络,上工守神

中医的核心是阴阳,经络是阴阳之气在体内运行的通道。说简单,中医就这么简单,一个阴阳五行,一个经络气血;说复杂,这两个问题中的任何一个,都需要你花费一生的精力去体悟。古人讲“皓首穷经”,我这里借用一下,将“经”解释为经络,这就是说你从少年就开始一直研究到头发变白,也不一定能搞明白经络。我们不能因为人体解剖找不到经络就否认它的存在。常言道“人活一口气”,气就是人的生命,经络就是人体生命的律动,生命存在,经络就存在,生命终结,气就消失了,经络也就不存在了。解剖针对的是人的尸体,当然无法找到生命的律动(经络)了。

中医强调“上工守神,下工守形”。神是什么?神是无形的东西,是人的精、气、神,就是人体内的阴阳之气,西医的解剖学是找不到它们的。形是什么?形是有形的东西,即使人死了也可以在解剖中找到,还能放在药瓶中保存。如果有人不相信人体内有阴阳之气,可以闭上双眼体会一下。只要你真正地静下心来,就一定会感觉到体内有一股气在游走,这就是《内经》中说的“恬淡虚无,真气从之”。如果你心不静,总想着股票的涨涨跌跌、生意的曲曲折折、仕途的坎坎坷坷、生活的是是非非....那么,你肯定感觉不到真气的存在。会打太极拳的人都知道,练到一定程度时便有腹鸣、指麻等行气现象,这就是气在人体内的运行。

《内经》说“得神者昌,失神者亡”,人的精、气、神运转正常,人就很健康;精、气、神消失了,生命也就终结了。所以,一定不要忽视了自己体内的真气。如果你不关心它,它就会发脾气,就会报复你,让你疾病缠身。它会让你患上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总之,你哪儿最薄弱,它就在哪儿兴风作浪。如果你真心地呵护它,像恋人一样关爱它,它就会对你百般温柔,极尽体贴。风寒来了,它会说:“没关系,我来赶走它。”暑热来了,它会说:“没关系,我来保护你。”

“上工守神”,就是要守住人体阴阳之气的变化。要了解人体内的阴阳之气,就要了解经络,因为气就在经络里!清人俞嘉言在谈治病体会时说:“如果不了解脏腑的经络,一开口,一动手,便会出错。”

经络由经脉和络脉组成,经脉是干线,络脉是支线。人体有十二条经脉,它们分别与脏腑相连接,十二经脉与无数络脉相连,纵横交错,形成了一张立体的大网络,大网络上还分布著三百六十多个穴位。经络就像遍布城乡的手机信号网,虽然用肉眼看不到,却无处不在;穴位则像信号发射塔。如果某个地区的手机没有信号或信号太差,我们通过调整发射塔就可以解决问题。

同理,身体上的病变也可以通过按摩经络上的穴位来治疗。经络内连脏腑,外连四肢百骸,使人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脏腑没有经络,就是死脏腑,不管泡在什么液体里都是死的。大家可以仔细想一想,经络本是阴阳之气的运行通道,可为什么十二经络的名称里都含有一个脏腑的名字呢?这就是因为中医从不将脏腑视为死的东西,也从不将人体视为一堆零部件的组合。人体十二经络有一个十分有意义的搭配,就是每一条阳经都有一条阴经与之相表里,从而形成了阴与阳的协调。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中说:“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仔细玩味,你会发现这两句话意义深远。阴在人体内,她守候著阳;阳在人体表面,他是阴派出去的士兵。人体内的道理如此,天地之道无不如此。比如一个家庭,男人的职责是在外边遮风挡雨,为的是家中妻儿的安康;女人则在家中守候自己的男人,为他营造一个温暖的港湾。如果阴阳失调,家中的妻子不再守候外出的丈夫,这个家就会后院起火;如果外出的男人不再为家人忙碌,而是另有新欢,这个家就会分崩离析。可见,世间万物的道理都是相通的,领悟了《《内经》不仅可以学好中医,也可以搞好家庭关系。十二经络的阴阳表里关系如下: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相表里,足太阴脾经与足阳明胃经相表里,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相表里,足少阴肾经与足太阳膀胱经相表里,手厥阴心包经与手少阳三焦经相表里,足厥阴肝经与足少阳胆经相表里。

十二经脉的运行路线是这样的:手三阴经从胸到手,由内而外,手三阳经从手到头,由下而上;足三阳经从头到足,由上而下,足三阴经由足到腹,由下而上。如果你是个有心人,就会发现人体经气的运行与自然界天地之气的变化十分相似。地上的水,由于阳光的照晒,变成了清阳之气,蒸发上升,在天上形成了云;云在天空凝聚、温度降低,吸收了浊阴之气,化而为雨,又会从天空降落在地面。这就是气在自然界中的升降循环。有了这个循环,自然界就有了生机;没有这个循环,自然界就会是一潭死水。尽管气的运行变化复杂,但万变不离其宗,那就是:清阳之气上升,重浊之气下降。

人体之气的运行与天地之气的运行一样,清阳之气上出于眼、耳、口、鼻等孔窍;浊阴之气下出于前阴、后阴二孔窍。清阳之气向外开发肌肤腠理;浊阴之气向内归藏于五脏。一旦自然界的平衡被破坏了,天地之气的运行受到了影响,大地就会出现干旱和洪灾。人体的平衡被打破了,阴阳之气的升降宣发受阻,人就会疾病缠身。天地的运行是以阴阳之气的变化为纲纪的,正因如此,才有了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循环往复。所以,古代的圣人先贤才会上效法天之清阳以养头,下效法地之浊阴以养足,中效法人间之事以养五脏。看到了吧!什么是中医的整体观、辩证观?这就是。中医从不死死地盯住某个器官不放,它

转载请注明:http://www.tzjhsl.com/zwys/69741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