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压进程中产生各种缺点的分析及预防

冲压进程中产生各种缺点的分析及预防

1.废品产生的缘由

A.原材料质量低劣;

B.冲模的安装调剂、使用不当;

C.操作者没有把条料正确的沿着定位送料或没有保证条料按一定的间隙送料;

D.冲模由于长时间使用,产生间隙变化或本身工作零件及导向零件磨损;

E.冲模由于受冲击振动时间太长紧固零件松动使冲模各安装位置产生相对变化;

F.操作者的忽视,没有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2.预防废品的主要措施

A.原材料必须与规定的技术条件相符合(严格检查原材料的规格与牌号,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对尺寸精度和表面质量要求高的工件进行化验检查。)

B.对工艺规程中所规定的各个环节应全面的严格的遵照;

C.所使用的压力机和冲模等工装装备,应保证在正常的工作状态下工作;

D.生产过程中建立起严格的检验制度,冲压件首件一定要全面检查,检查合格后才能投入生产,同时加强巡检,当发生意外时要及时处理;

E.坚持文明生产制度,如工件和坯件的传送一定要用适合的工位用具,否则会压伤和擦伤工件表面影响到工件的表面质量;

F.在冲压进程中要保证模具腔内的清洁,工作场所要整理的有条理加工后的工件要摆放整齐。

3.冲裁件毛刺的产生缘由

A.冲裁间隙太大、太小或不均匀;

B.冲模工作部份刃口变钝;

C.凸模和凹模由于长时间的受振动冲击而中心线产生变化,轴线不重合,产生单面毛刺。

对策

A.保证凸凹模的加工精度和装配质量,保证凸模的垂直度和承受侧压力及全部冲模要有足够的刚性;

B.在安装凸模时一定要保证凸凹模的正确间隙并使凸凹模在模具固定板上安装牢固,上下模的端面要与压力机的工作台面保持相互平行。

C.要求压力机的刚性要好,弹性变形小,道轨的精度和垫板与滑块的平行度等要求要高;

D.要求压力机要有足够的冲裁力。

冲裁件剪裂断面允许毛刺的高度

冲裁板材厚度0.30..50..01..51..0

新试模毛刺高度≤0.≤0.02≤0.03≤0.04≤0.05

生产时允许的毛刺高度≤0.05≤0.08≤0.10≤0.13≤0.15

4.冲裁件产生翘曲变形缘由

有间隙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不在一条线上产生力矩。(凸凹模间隙过大及凹模刃口带有反锥度时,或顶出器与工件接触面积太小时产生翘曲变形)

措施:

A.冲裁间隙要选择公道;

B.在模具结构上应增加压料板(或托料板)板材与压料板平面接触并有一定的压力;

C.检查凹模刃口如发现有反锥度则必须将冲模刃口修整适合。

D.如是由于冲裁件形状复杂且内孔较多时剪切力不均匀增大压料力,冲裁前就压紧条料或采取高精度的压力机冲裁。

E.板材在冲裁前应进行校平,如仍没法消除翘曲变形时可将冲裁后工件通过校平模再次校平。

F.定时清除模具腔内的赃物,薄板料表面进行润滑,并在模具结构上设有通油气孔。

5.冲裁时,冲裁件的外缘和内孔精度下降尺寸产生变化

缘由:

A.定位销,挡料销等位置产生变化或磨损太大;

B.操作者的疏忽大意送料时左右前后偏移;

C.条料的尺寸精度较低过窄过宽送料困难使其难以送到指定地点,条料会在导料板内前后偏移则冲出的工件内孔与外形前后位置偏差较大。

6.零件曲折时,尺寸和形状不合格的缘由

A.材料的回弹造成产品不合格

减少回弹的措施:

◆.选用弹性模数大屈服点小的力学性能较稳定的冲压材料;

◆.增加校订工序,采取校订曲折代替自由曲折;

◆.曲折前材料要进行退火,使冷作硬化材料预先软化后再曲折成形;

◆.若在冲压进程中产生形状变形而难以消除;则应更换或修整凸模与凹模的斜度,并且使凸凹模间隙等于最小料厚。

◆.增大凹模与工件的接触面积,减小凸模与工件的接触面积。

◆.采取“矫枉过正”的办法减少回弹的影响。

B.定位器产生磨损变形,而使条料定位不准,必须更换新的定位器。

C.在无导向的曲折模中,在压力机上调剂时,压力机滑块下死点位置调剂不当,也会造成曲折件形状及尺寸不合格。

D.模具的压料装置失灵或根本不起压料作用,必须重新调剂压料力或更换压力弹簧使其工作正常。

7.曲折件曲折部位产生裂纹(曲折变形区的内应力超过材料的强度极限)

A.消除曲折区外侧的毛刺,毛刺会造成该区域的应力集中,

◆减小曲折变形量

◆清除此区域的毛刺

◆有毛刺的一侧放在曲折区的内侧。

B.曲折工件时最好使曲折方向和材料的纤维方向(辗轧方向)垂直。

C.曲折半径不能太小,在质量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使圆角半径加大。

D.曲折坯件表面要光洁,无明显的突出及疤痕。

E.曲折时采取中间退火工序,使其消除内应力,经软化后的曲折很少产生裂纹。

F.曲折时对大型曲折件一定要涂以润滑剂,以减少曲折进程中的磨擦。

8.曲折件在曲折进程中的偏移

在曲折进程中坯件沿着凹模表面滑动时,会遭到摩擦阻力,若坯料两侧的摩擦阻力相差较大时,坯件会向摩擦阻力较大的一侧偏移。

措施:

◆形状不对称的曲折件,采取对称曲折成形(单面曲折件采取两件对称曲折后再切开)

◆在曲折模上增加弹性压料装置,以便在曲折时能压住坯料避免移动。

◆采取内孔及外形定位情势使其定位准确。

9.曲折件表面擦伤的缘由及其解决办法

A.对铜、铝合金等软材料进行连续作业压弯时,金属微粒或渣滓易附在工作部位的表面,使制件出现较大的擦伤,这时候应认真分析研究工作部位的形状、润滑油等情况使坯件最好不要出现微粒及渣滓,以致产生划痕。

B.曲折方向和材料的轧制方向平行时,制件表面会产生裂纹,使工件表面质量下降。在两个以上的部位进行曲折时,应尽量的保证曲折方向与轧制方向有一定的角度。

C.毛刺面作为外表面进行曲折时,制件易产生裂纹和擦伤;故在曲折时应将毛刺面作为曲折内表面。

D.凹模圆角半径太小,曲折部位出现冲击痕迹。对凹模进行抛光,加大凹模圆角半径,可以避免曲折件擦伤。

E.凸凹模间隙不应太小,间隙太小会引发变薄擦伤。在冲压进程中要时刻检查模具的间隙的变化情况。

F.凸模进入凹模的深度太大时会产生零件表面擦伤,因此在保证不受回弹的影响的情况下,应适当的减少凸模进入凹模的深度。

G.为了使制件符合精度的要求常常使用在底部压料的曲折模,则在曲折时压料板上的弹簧,定位销孔、托板和退料孔等都会压抑成压痕,故应给予调剂。

10.曲折时坯件孔的位置产生变化是什么原因?怎样消除

A.孔的位置尺寸不对,(曲折受拉变薄)

措施:

◆严格控制曲折半径,曲折角度和材料厚度;对材料的中性层进行修整和凸模进入凹模的深度和凸凹模适当均匀。

B.孔不同心缘由

◆曲折高度不够

◆毛坯产生滑动

◆回弹

◆曲折平面上出现起伏现象

措施:

◆确保左右曲折高度正确。

◆修正磨损后的定位销和定位板,

◆减少回弹保证两曲折面的平行度和平面度。

◆改变工艺线路,先曲折校订后进行冲孔。

C.曲折线和两孔中心线不平行曲折高度小于最小曲折高度的部位在曲折后出现出向外张口形状。

措施:

◆曲折时应保证最小曲折高度H(H≥R+2tt材料厚度R曲折半径)

◆改变加工零件的外形,在不影响使用的情况下去掉小于最小曲折高度的那部份。

D.靠近曲折线的孔容易产生变形。

措施:

◆在设计曲折件时要保证从曲折部位到孔边距X大于一定值X≥(1.5—2.0)tt曲折板料厚度

◆在曲折部位设计一个辅助孔来吸收曲折变形应力,可以预防邻近曲折线的孔变形,一般采取先曲折后冲孔的方案。

11.零件在曲折后,曲折部位产生明显的变薄

A.曲折半径相对板厚值太小(r/t3直角曲折)一般采取增大曲折半径

B.多角曲折使曲折部位变薄加大,为了减少变薄尽可能采取单角多工序的压弯办法。

C.采取尖角凸模时凸模进入凹模太深使曲折部位厚度明显减少。

12.拉深件凸缘在拉深进程中起皱的缘由及预防

缘由:凸缘部位压边力太小,没法抵制过大的切向压应力;而引发切向变形,因此失去稳定后构成皱纹。材料较薄也较易构成皱纹

措施:

◆加大压边圈的压边力和适当的加大材料的厚度。

十三.拉深件壁部被拉裂的缘由及预防

缘由:

A.材料在拉深时承受的径向拉应力太大;

B.凹模圆角半径太小,

C.拉深润滑不良;

D.原材料塑性较差。

措施:

◆减小压边力;

◆加大凹模圆角半径

◆正确使用润滑剂

◆选用素行较好的材料或增加工间退火工序。

十四.拉深件底部被拉裂

其缘由是凹模圆角半径太小,使材料处于被切割状态。(一般产生在拉深初始阶段)增大凹模的圆角半径,并使其油滑过度表面粗糙度要小

十五.拉深零件边沿高低不平及有褶皱。

缘由:毛坯与凸凹模中心不合或材料厚度不均匀,和凹模圆角半径和凸凹模间隙不均匀(凹模圆角半径太大,在拉深的最后阶段脱离了压边圈,使还没有超出圆角的材料压边圈压不到起皱后被拉入凹模构成口缘褶皱

措施:

◆冲模重新定位,校订凹模圆角半径和凸凹模间隙使其大小均匀后再投入生产(减少凹模圆角半径或采取弧形压边圈装置便可消除褶皱)

十六.锥形零件或半球形零件拉深时腰部起皱的缘由及预防措施

缘由:在拉深开始时大部分材料处于悬空状态,加上压边力太小,凹模圆角半径又太大或使用的润滑剂太多。使得径向拉应力变小使得材料在切向压应力的作用下失去稳定而起皱。

措施:

◆增大压边力或采取压延筋结构,减小凹模圆角半径或使材料厚度略微加大。

十七.拉深件表面产生拉痕的缘由及预防措施

缘由:

A.凸模或凹模表面有尖锐的压伤,导致工件表面相应的产生拉痕,此时应将压伤表面进行修磨或抛光便可。

B.凸凹模间隙过小或间隙不均匀,使其在啦深时工件表面被刮伤,此时应修整凸凹模间隙直至适合为止。

C.凹模圆角表面粗糙,拉深时工件表面被刮伤,此时应将凹模圆角半径进行修磨打光;

D.冲压时由于冲模工作表面或材料表面不清洁而混进杂物从而压伤了工件表面,因此在拉料时一定要始终保持凸凹模表面的清洁,坯料拉深前一定要擦拭;

E.当凸凹模硬度低时,其表面附有金属废屑后,也使得拉深工件表面产生拉痕,因此除增加凸凹模表面的硬度外在拉深时还要经常检查凸凹模表面即便清除其遗留下的金属废屑。

F.润滑剂质量差,也会使拉深工件表面粗糙度加大,这时候应使用适合于拉深工艺使用的润滑剂,必要时应将润滑剂过滤后再使用。以避免杂质混入而损伤工件表面。

十八.拉深件拉深直壁部份不平整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缘由:

A.凸模上没有设计和制造出通气孔,使其表面因压缩空气而变形,出现不平整现象,此时必须增加通气孔。

B.材料的回弹作用也会使拉深工件表面不平,最后应增加整形工序。

C.凸凹模间隙过大导致拉深难以被拉平,此时必须将间隙调剂均匀。









































北京白斑病医院
北京中医医院治疗白癜风用什么方法


转载请注明:http://www.tzjhsl.com/yfzw/511.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