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亿人围观从小被富养是种什么体验
微博上有一个热议的话题,被2.6亿人围观:从小被富养是种什么体验?
有网友说:我家从小就有清洁工和保姆,家里不缺钱,也从来不管我花钱,去超市,想买什么就买什么,从来没有限制。而且,父母总是劝我要多买点新衣服,打扮得漂亮一些。
当然,除了物质上,父母更是给了我最好的爱。爸爸一下班就回家陪我玩,热了给我擦汗,渴了给我端水,平时说话,没有任何顾及,天马行空,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最后,她说:非常感谢爸妈对我的爱!
隔着屏幕,能够感受到她发自内心的幸福感。
富养,离不开物质的基础。看看那些广为人们所熟知的富二代,无论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霍氏家族长子霍启刚,碧桂园创始人杨国强的千金杨惠妍,相声大师郭德纲之子郭麒麟,他们都享有者最顶尖的资源,接受最精英的教育。
他们的人生,一出生,就站在了罗马。但他们仅仅代表了一小部分的人……
富养,不止物质条件的充裕,更关乎精神内在的教养在这则微博下面,有网友说:我家不富裕,但是我爸妈总是尽力的满足我,有这样的父母真的很幸福!
更有网友一针见血的指出:精神富养更重要!
真正智慧的父母,从来都懂得,要轻物质、重精神。
艺术家陈道明对唯一的女儿陈格,宠爱有加,只是,他的宠爱,有原则有立场。他可以为了博得女儿的一个微笑,费力的去学习复杂的手艺,但对于女儿“不合理”的要求,则一口回绝。
陈格在英国求学期间,喜欢上了名牌,陈道明知道后很不高兴。
一次,陈道明到法国工作,顺路在名牌店买了一块皮革,模仿LV的样子,给女儿做了一个包包。女儿收到了之后,并不开心。
陈道明问女儿为什么喜欢名牌包,女儿回答他:质量好、款式新、纯手工打造。陈道明听了之后,毫不留情的指出:你喜欢的,只是那个LOGO。
真正的富养,不在于手中的一只名牌包,而在于心中的教养和胸襟。
作为一个父亲,陈道明可以豪捐一百万的慈善款,却对女儿“抠门”如此,不得不说,这个“抠”的背后,才是他最博大最深厚的父爱。
对很多家长来说,我们无法给予孩子优渥的生活,但我们可以尽力的给予他们最好的精神滋养,让他们活成精神上的“富二代”。
有这么一家三口人,蜗居在十平米的陋室中,物质匮乏,精神却很丰富。
即便生活不富足,但父母的脸上,永远洋溢着灿烂的笑容,“春暖花开”。
爸爸会用皱纹纸折一枝玫瑰花,自己做一个土味的戒指,坚持每周买回一束鲜花,每每在感动妻子的同时,一旁的儿子也会潸然泪下。这难道不是温暖与幸福的最好体现?
在他们的小蜗居里,还有近一万本的藏书,氤氲着书香。
对他们来说,最好的生活就是如此:
灯暖、书香、三人、四季、相视而笑、开心富足。
富足的精神和丰富的阅历,是富养的最终目的作家林语堂曾经在书中谈到自己的理想生活:我要有能做我自己的自由,和敢做我自己的胆量。
我们从不否认父母对孩子的爱,他们常常把“富养”挂在嘴边,让孩子吃好、穿好、买最好的学区房、上最好的学校、平日里车接车送、假期里走遍世界。
但是,他们都忽略了一点,真正的富养,不在“富”,而在“养”。
养心、养性、养眼界、养格局。
在第四季《中国诗词大会》的舞台上,一对来自湖北十堰的母子,感动了很多人。
妈妈是超市的一名普通员工,给不了儿子富裕的物质生活,但她尽力的给予孩子最好的精神世界。
她在超市废弃的购物小票的后面,给孩子抄诗词。每10张一本,到现在已经有84本了。妈妈一一编了号,而编号第一的本子上,儿子写道:好妈妈的记诗本。
看到了这个颇有些简单的本子,董卿动情的说:我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诗本,它显得很简陋,但也很美,美在那小纸条上手抄的诗词,美在一颗母亲的心。
这样的一对母子,即使衣着普通,谁又能说他们不富有?
同样“富养”女儿的,还有宋丹丹。
女儿赵婷16岁时爱上了电影,想出国留学。即便心中有千般不愿,万般不舍,为了尊重女儿,宋丹丹还是同意了。
赵婷一直很努力,但是始终默默无闻,在国外混迹多年,人们提到她的时候,依然会称她为“宋丹丹的继女”。
宋丹丹不顾他人的眼光,将心中的欣赏全部给了女儿。她在别人面前夸,在微博朋友圈为女儿点赞,满屏都是一位老母亲的自豪。
正是父母的这份肯定和鼓励,让赵婷鼓起勇气,勇敢的追逐自己的梦想。她的不懈努力,终于换回了人生最高光的时刻。
她凭借《无依之地》,荣获第78届美国金球奖“最佳导演奖”,并成为首次获此殊荣的亚裔女性导演。
获奖后,赵婷在接受采访时说:父母对她的成长十分宽容,给予了她很大的自由空间,一直鼓励她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让她能够成为真实的自己。
这就是最好的富养,能够在平淡的日子里不放弃努力,追崇内心,勇敢做最好的自己。
富物质、贫精神的孩子,最终都怎么样了?知乎上有一个热议的话题:穷人家的孩子,什么令你深感无力?
问题的下面,是万人的围观。仔细的一条一条的评论看过去,一位网友的话,突然间戳中我的内心。
他说:穷,不一定是单纯的没有钱,而是思想上的穷。我父母,钱上真的不缺,但是,对我非常的“穷”。
他说,从小到大,他羡慕别人家的孩子能和父母一起去吃烤肉,吃那种上面洒着一层巧克力的冰激凌,能去游乐园坐高空滑梯,能外出旅游,他也想要,但是,每次,妈妈都会说:不能去,浪费钱。
他说:我们家真的不穷,但妈妈时刻以一个穷人的生活方式来要求我,这令我非常无力,而且完全不能理解。
因为“心穷”,他直到长大后,都克服不了自卑,稍微宽敞明亮一点的店铺都不敢进,总觉得自己是最差的,不配得到这些。
他的故事下面,一位网友赞同说:半点为人的尊严,会被消磨殆尽,卑微到骨子里,刻在基因中。
很多时候,我们说“穷”,不是指物质上的贫乏,更多的是指精神上的贫瘠。被这样穷养的孩子,长大后会造成很多性格上的缺陷,还会让孩子越养越穷。
麻省理工的两名教授AbhijitV.Banerjee和EstherDuflo在他们的《贫穷的本质:我们为什么摆脱不了贫穷》一书中,提出了一个概念“穷人意识”。
他们在调研了18个国家和地区的贫困人群后,得出了一个结论:穷人会越来越穷,不是他们不够刻苦,而是因为他们刻在骨子里的“穷人意识”。
具有这种意识的人们,缺乏开阔的眼界和博大的胸怀,他们无法正视他们的现状,也没有搏击命运的决心。他们于是缺少了持久的竞争力,最后,会变得越来越穷。
正如有网友说过的:物质上的穷,穷一时,精神上的穷,则穷一生。
家风传承,是我们给孩子最好的财富身为父母,我们应该思考的是,我们应该给孩子留些什么?
是万贯家财?是一身本领?是一颗平常之心?
诚然,每个人的答案都不一样,但我想,给孩子最好的财富应该是家风的传承。
蔡元培在《中国人的修养》中写:家庭者,人生最初之学校也。一生之品性,所谓百变不离其宗者,大抵胚胎于家庭中。
好的家风,得益于传承。
一门好家风,胜过万千名校。
法国著名雕塑家马约尔先生说:我们留下一个什么样的世界给子孙后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给世界留下什么样的子孙后代。
在一个好的家庭中,孩子们会从父母那里继承平和的心态、坚强的意志、良好的教养、正确的价值观、健康的生活习惯,不为贫穷而自卑,不为富有而炫耀,这些都是无形的财富。
杜江曾经给儿子写过这么一段话:
你不是我的希望,不是的,你是你自己的希望,你可以做一个全新的梦,那梦里不必有我,你我也只能成为对方人生的某个部分,然而我爱你,我的孩子,我爱你,仅此而已。
深爱孩子,既要尽全力的给他们良好的物质生活,更要给他们深厚的精神滋养,要知道:千金易散,家境易改,唯有好的家风,才可以世代永流传。
夏小雨:一个热爱生活的资深财务女,此生唯两大理想,一支笔,一束光。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洪恩教育所有,转载请留言。
转载请注明:http://www.tzjhsl.com/zwwh/6995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