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出现3种奇怪变化可能是肺癌警报,长白

家住福州的王大伯身体一直硬朗,但国庆后就开始不停咳嗽,认为是流感吃了感冒药,但两周都不见好转。

家人担心是肺部疾病,本想着去看看医生,却刚好刷到网上有文章说“哈佛最新研究显示,生白发能降低你患癌症的风险!”。

看到自己的一头白发,顿时放心不少,便一拖再拖。

直到上周,王大伯一觉醒来觉得头痛头晕,面部颈部都肥了一圈,脸肿得像个包子,脖子也变粗,整个人都喘不过气。

家人急忙把王大伯送去急诊,经过肺部CT检查发现,王大伯被确诊为肺癌,癌细胞发生了转移,上腔静脉被压迫,最终发展成“上腔静脉综合征”。

医生表示,上腔静脉一旦堵塞,头部面部血液回流受阻,就会出现头部、颈部的水肿、淤血,进一步发展可导致呼吸困难。

由于王大伯的拖沓,任由病情发展,最终到了无可挽回的地步。

白头发与癌症到底是什么关系?当出现头部变化,或与癌症有关?今天我们就来揭秘。

一、哈佛大学研究:长白头发的人不易患癌?真假?

这个流言来自于哈佛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研究人员指出,白发生成其实是身体的一项保护机制,表明生成黑色素的干细胞遭到破坏,并被清除,能降低罹患癌症的风险。

事实真的如此?

其实,这篇研究是源于年的一项小鼠模型试验探讨头发变白的研究,该研究并无癌症发生率的相关数据分析,所谓“生白发降低患癌风险”的言论也只是外媒报道的误读,得出错误的结论。且基于现实情况,老年人患癌几率远比青年人高,这与结论相互矛盾。

医院皮肤科何慧英主任也回应道,白头发主要和遗传、精神因素、酪氨酸酶缺陷等因素有关,临床上也没有证明白发多的人不容易患上癌症。所以大家不要再以谣传谣了。

头发变白降低癌症风险的流言则源于英国的《每日邮报》新闻报道的翻译。

报道引用的是哈佛大学皮肤科系的主任戴维·费希尔对上述实验的解读,费希尔教授认为,这个“头发变白”的机制,实际上起到了减少癌症风险的效果。

该教授认为,已遭受DNA损伤的黑色素干细胞,若没有转变成黑色素细胞,还是以干细胞状态存活,就会癌化,导致癌症发生。变为成熟的黑色素细胞,则会减少癌症风险。

可以说癌症风险减少,主要与黑色素干细胞继续以“干细胞方式生存”还是“变为黑色素细胞”两种情况对人体影响,而不是“黑头发”还是“头发变白”两种情况。若果真如网文所说“头发变白癌症风险低”,那就与“年龄大,癌症风险高”产生矛盾。

此外据《每日邮报》报道,这篇研究论文的通讯作者是西村惠美,她的真实身份是费希尔教授的同事,在网文中费希尔教授竟然变成了研究者,研究者身份都搞错了,看来这篇网文并没有走心。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博士周晓博对此表示,研究并不符合逻辑。身体各部分都存在黑色素细胞,恶变的原因很复杂,白发形成也更加复杂,并没有所谓白头发多就不容易得癌症的结论。

二、白头发越来越多,其实是身体在告诉你这些事

随着年纪的增长,衰老的特征也逐渐显露出来,比如脸上开始长皱纹、长斑、头上开始出现白发等。说到白发,我们会发现,很多年轻人的白头发越长越多,这是什么原因呢?

为什么会长白头发?人长白头发跟年龄有关,还跟一些其他的身体因素有关。

白发突然增多,可能是身体缺少这4种营养。

1、铜元素是合成黑色素的重要原料

毛囊需要通过吸收铜元素来合成黑色素,让头发看起来乌黑发亮。一般来说,我们的日均铜元素摄入量只有0.8毫克左右,而实际需要的铜元素为2毫克。因此,当体内缺乏铜元素时,黑色素的形成就会受到影响,而随着黑色素的减少,头发的颜色也就由黑变成白色。

因此,营养学专家建议多食用动物肝脏、贝壳类、菌类、果仁、燕麦等含铜丰富的食物,对改善白发有很好的帮助。

2、碘元素可以促进头发生长

碘元素是人体的必需微量元素之一,其中70%~80%存在于甲状腺。碘元素充足才可以保持甲状腺的正常功能,而碘元素缺乏,会造成甲状腺功能受损,无法正常调节和代谢体内的蛋白质,同时,还会导致毛囊功能下降,黑色素分泌的数量减少,进而影响体内黑色素的合成,头发也因此由黑变白。因此,可以通过食用碘盐、紫菜、海带等食物来补充体内的碘元素。

3、蛋白质是头发的原材料

和前者相比,蛋白质缺乏的问题更容易让人们出现白发、脱发等问题。

要知道蛋白质是头发的主要原材料之一,能够帮助人体合成充足的角蛋白。如果人们长期挑食、偏食,很可能让人体缺乏蛋白质,更容易出现营养不良等问题。

这类人群不仅会因为营养不良而出现白发,还可能因为人体内的蛋白质无法维持头发的生长而出现头发发黄、分叉、干枯甚至脱发的问题。

因此,营养学专家建议多食用鸡蛋、牛奶、鱼肉、牛肉等,来补充蛋白质。

4、维生素B族抑制油脂分泌

在维生素B族中,B2、B3、B5都是对改善白发有很大帮助的营养素。

当人体长期素食,或者受到糖尿病、降糖药物等影响后,引发维生素B缺乏的时候,也可能让头发突然变白。

建议通过补充维生素B族来改善白发。补足维生素B,重点在于均衡膳食。维生素B族在全谷物、绿叶菜、奶制品及动物肝脏中含量较高。

三、头部出现3种奇怪变化,可能是肺癌的警报

医院第五医学中心肿瘤医学部肿瘤内科主任医师汪进良介绍,早期的肺癌基本上没有明显的症状,当患者出现咳嗽、咳痰、胸闷、气短等较为明显的症状,多由肿瘤压迫了肺、气管等器官所致,而此时疾病一般已经进入到中晚期了。

因此,当出现这3种头部变化,很可能与肺癌有关,应第一时间进行排查:

1、眼睛一大一小

当肺癌患者的病灶压迫到神经时,会引起一系列的交感神经调节障碍出现,其中就包括眼睛一大一小的表现,用光照射时可发现瞳孔大小也有明显差异。

2、腐腥味口臭

肺癌患者肺部会积攒过多的黏液,继而会引起患者出现腐臭味的口臭,同时可能还会有发烧、脓性痰的症状,呼吸中也会带有异常的腥臭味。

3、脸部水肿

我们头面部的外周血会在体内逐一汇总后汇入到上腔静脉内,当病灶过大或是淋巴结肿大导致上腔静脉受到压迫,会引起血液回流出现障碍,继而导致患者的面部、颈部出现异常的水肿表现。

除了上述的症状以外,肺癌还可能会引起患者出现体重下降、呼吸/吞咽困难、声音嘶哑以及胸痛等典型症状。但这些症状也可能是肺癌以外的病症所致,发现异常后一定要及时就医,不要自己吓自己。

肺癌的发生和吸烟之间有非常大的联系,特别是一些喜欢在这三个特殊时间点吸烟的人,发生肺癌的风险也会比其他人更高。

肺癌多半是“熏出来的”,这些时间尤其不能抽烟

中国科学院院士赫捷表示,吸烟与肺癌的发生之间有因果关系。每天吸烟1包持续一年的话,会导致原本正常的肺部细胞发生个突变,这也是为什么吸烟者肺癌发病率高的原因。

而这三个时间点吸烟,给身体带来的伤害会更大。

1、起床后

《癌症》杂志上曾发表过两篇研究均表示,起床后很快吸烟会显著增加罹患肺癌以及头颈部癌症的风险。研究人员比对了近名罹患肺癌的烟民和名头颈部癌症的烟民与健康烟民后的数据发现,起床后半小时内开始吸烟的烟民罹患肺癌的风险,相较于起床后至少1小时吸烟的增加了8成,头颈部癌症风险增加了6成。

2、饭后

饭后人体内的血液循环速度会加快,此时立刻吸烟的话会让蛋白质基础分泌受到抑制,导致食物的消化吸收受到影响,容易诱发胃肠道功能紊乱。

3、喝酒时

酒+烟是不少人的标配,殊不知这样做会给身体带来1+12的伤害。烟草燃烧时所产生的烟碱、焦油等成分可溶于酒精内,边吸烟边喝酒会导致血液内的烟碱含量提高,给身体带来的伤害也更大。且烟草会影响肝脏对于酒精的正常代谢,酒后发生中毒的风险也会提高。

最后,肺癌发病率、死亡率都居于全球恶性肿瘤首位,尤其我国,新发病例接近一半患者诊断时为晚期。想要改变这一现象,关键在于早诊断、早治疗。当身体出现一段时间症状,不要讳疾忌医,不舒服就应该第一时间看医生,面对疾病,不宜存在侥幸。

#健康过冬计划#

转载请注明:http://www.tzjhsl.com/yfzw/700992.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