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池额头上的皱纹1
讲堂题字:党英才
盐池额头上的皱纹
1
一个人,经历风吹雨打,经历过汗水浸润,经历艰难挫折,他额头上的皱纹才能丰富饱满,才更具内涵;一个地方也是这样,缺少历史的沉淀,缺少文化的滋养,这块土地也是贫瘠的。有着两千多年历史文化的盐池,其皱纹里藏满了故事,藏满了文明。
桑志华是一个讲着法国话的中国通,他的足迹遍布华夏,但最让他引以为豪的是,他最早用足迹在的河套地区画了一张簸箕,盛在簸箕中的是中国最璀璨的古人类文化遗址。
三个人类古文化遗址分布在陕甘宁三省,三个古人类文化遗址都藏在沟岔之中。
在甘肃庆阳赵家岔他发现了华夏第一块打制石器。
在宁夏水洞沟他出土了大量石器和动物化石。
在陕西和内蒙古交界的萨拉乌苏他又捡到了一颗石化程度很深的人的左上外侧门齿。
三个古人类文化遗址,如同从黄土高原向河套地区张开了一张簸箕,盐池就地处这张簸箕正中。
桑志华和德日进来到盐池(当时还叫花马池)和惠安堡,是想寻找的是古人类的化石和生活遗迹,想从一道道沟壑中找到远古的历史和文化,在花马池和惠安堡停留的日子里,他行走在沟里,走在农家的田埂上,在寻找,寻找。
历史已经翻过了近百年,我们不知道他当时在盐池看到了什么,对盐池是如何定位的,只知道他在《黄河流域十年实地调查记》(目录)中看到,他曾写到花马池,写到惠安堡,写了幼羊、食盐、甘草、地毯、古堡,写了很多很多。
从高空俯视盐池,广袤的草原、原野被大大小小无数道沟壑隔成条状,沟的走向大都是由西向东,沟的两侧也是村落最集中的地方。除却南部山区沟壑与山岭所构成的黄土高原的丘陵地貌,北部草原上的沟壑层层叠叠,相互交错,其色彩均呈艳丽的红色,具有丹霞地貌特征。这一道道沟如同盐池额头上的皱纹,深藏着时代的年轮和文化。
三年前,从阎王碥回来我就
转载请注明:http://www.tzjhsl.com/zwwh/6954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