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总书记脱贫有信心丨壮大特色产业

初冬时节,和田县处处呈现着活力四射的景象。在美丽的村庄中,在忙碌的工厂里,人人精神饱满,干劲十足,用勤劳的双手编织特色产业网,大步迈上脱贫致富路。

深耕细作播撒“特色”之种

今年56岁的伊敏托合提?热杰普,是和田县塔瓦库勒乡巴克墩村贫困户。曾经很长时间内,他的生活就如同沙漠腹地的村庄一样,贫困而黯淡。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沙漠,能吃啥?”这样的疑问一直萦绕在伊敏托合提的脑海——地理位置偏远、传统作物如小麦、玉米等收入低,贫困的阴霾似乎怎么都挥之不去。

转机出现在去年。自治区团委驻和田县塔瓦库勒乡巴克墩村“访惠聚”工作队和村“两委”班子经过调研和入户走访,决定发展辣椒产业。

“村里昼夜温差大,无霜期长,光热资源丰富,而且还有大片的沙土地,很适合种植色素辣椒。”自治区团委驻和田县塔瓦库勒乡巴克墩村“访惠聚”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许有龙告诉记者,“说干就干,我们马上跟新疆隆平高科红安种业有限责任公司联系,公司提供辣椒苗和技术支持。”

如今,巴克墩村已建成60座温室大棚。室外寒风萧瑟,棚内却温暖如春,一棵棵辣椒苗奋力从土壤中钻出青翠的嫩芽,长势喜人。

这些温室大棚的拥有者都是贫困户。“这座温室大棚现在可是我们全家的‘聚宝盆’。”伊敏托合提乐呵呵地说,“经过技术员的指导,我学会了科学种辣椒技术。从今年4月至今,卖了两批辣椒苗,总共收入2万元,目前我们全家已经脱贫。”

目前,巴克墩村的色素辣椒种植面积已达亩,并形成了“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种植模式,种植的辣椒由新疆隆平高科红安种业有限责任公司统一收购。加入合作社的户村民尝到了栽培色素辣椒的甜头,亩均收入达元。

种植色素辣椒短短一年多的时间便取得如此成绩,实属不易,然而在许有龙的心里,这还远远不够。“全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户人,要让大家全部脱贫,辣椒产业的规模还要进一步扩大。”许有龙说。

走进许有龙的办公室,挂在墙上的“塔瓦库勒乡辣椒产业园愿景规划图”十分醒目,已经完成建设、正在建设、拟建设三部分区域分别用不同颜色标注。

“现在,育苗基地一期的60座大棚和加工车间已完成建设,车间内的机器设备经过调试,随时可以投入生产。”许有龙指着图纸说,“现在育苗基地二期的90座温室大棚正在抓紧建设,烘干车间和干椒制品车间的建设也提上日程,车间年运行8个月,可吸纳40余名村民固定就业。辣椒全产业链形成后,我们要把这里打造成和田县的辣椒种植示范基地。”

红彤彤的辣椒像一个个充满希望的火炬,从巴克墩村出发,向全乡传递。目前,塔瓦库勒乡的辣椒种植面积已达亩,到明年,全乡的辣椒种植面积将突破1万亩,并向周边乡辐射,成为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的主导产业。

辣椒产业只是和田县特色产业的“冰山一角”。10万亩饲草料、亩大田蔬菜、万袋菌包、座设施农业大棚……眼下,贫困群众正搭乘着特色产业“专列”,驶向美好幸福的明天。

四级架构发展畜禽养殖

10月23日清晨,和田县布扎克乡托乎拉村村民吐孙巴克?萨迪尔早早起床,拿着饲料和水走进兔舍,给这些小家伙儿吃早餐。

吐孙巴克是一位“70后”,头发里却藏着不少银丝,眼角与额头也刻满了皱纹。“穷日子过多了,老得快。”他说。

然而自今年7月开始养兔以来,吐孙巴克感觉,穷日子快到头了。“前不久,我养的多只兔子卖了,赚了将近元。”看着笼中活蹦乱跳的兔子,他满脸笑意。

在布扎克乡,像吐孙巴克这样的养兔人,还有0户。

因干旱少雨,病虫害少,肉兔在夏秋季也能顺利繁殖等原因,当地群众养兔子的传统由来已久,但以往大多是小打小闹,没有形成规模。今年3月,当地政府与新疆枣兔农牧发展有限公司合作打造种兔养殖示范基地。目前,一期一万余平方米的厂房、3.5万多个笼具已投入使用。

“对于养兔,一开始老乡们也都持观望态度。”新疆枣兔农牧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王跃说,“经过‘养兔带头人’示范,村民真真切切看到,养兔确实能提高收入。”

依托和田地区规划的“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四级架构模式,肉兔养殖像一张网迅速在布扎克乡铺开。目前,该乡户均养殖种兔只。老百姓手中有兔,脱贫不愁。

“目前,布扎克乡种兔养殖示范基地二期项目正在建设,基地投产运营后可带动人就近就地就业。”布扎克乡副乡长吕振平说。

布扎克乡兔产业“蹦”得正欢,朗如乡的鹧鸪也飞入寻常百姓家,成为当地群众脱贫路上的“吉祥鸟”。

“咕咕咕,咕咕咕……”10月22日上午,朗如乡鹧鸪养殖基地,鹧鸪声此起彼伏。努尔?加玛力就在这场鹧鸪“大合唱”中开启了一天的工作。

打扫卫生,添水喂食,在基地工作半年多的时间,努尔养鹧鸪的水平越来越高,而每月0元的收入更是让她一家人的生活水平提高不少。

努尔是朗如乡的贫困户,鹧鸪养殖基地建成后,她就申请到基地务工。“我和3个邻居都在基地务工,既能挣钱又能顾家,还有专门的技术员教我们养殖方法,现在我也是技术员了。”她满脸自信地说,“在这里上班的同时,我家里也申请领养了一些鹧鸪,这样就有两份收入,脱贫近在眼前。”

朗如乡鹧鸪养殖基地以山东单县大洋珍禽公司为龙头重点带动,基地产出鹧鸪幼苗交由贫困户饲养,经过3个月育肥,当地合作社配合公司对育肥鹧鸪统一收购、销售,每只鹧鸪可为贫困户带来4元的纯利润。从9月起,鹧鸪养殖基地每天可以孵化种鹧鸪只,目前已达到80户养殖只鹧鸪的规模。预计今年底种鹧鸪可达到20万只,年内预计出栏14.8万只商品鹧鸪。

通过落实“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四级架构模式,实施“兔、鸽、羊、鹅、鹧鸪”五大畜禽业,到今年年底,和田县将形成15万只多胎肉羊、7.01万对种鸽、20万只兔、10万只鹅、14万只鹧鸪的养殖规模,可带动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增收。

企业集聚“鞋纺”异军突起

将时间拉回到一年前,开比尔?阿卜杜艾尼无论如何也想不到,生活的变化来得如此之快。

开比尔是和田县英阿瓦提乡英阿瓦提村的贫困户,去年年底,得益于易地搬迁项目,开比尔一家“拎包入住”和田县沙田社区。80平方米的新房,三室两厅、南北通透。“感觉就跟做梦似的。”刚搬进来时的感受,开比尔至今记忆犹新。

挪出“穷窝”后怎么才能拔掉“穷根”?在沙田社区的不远处,和田县鞋业产业园的落成提供了破解之道。

经过3个月的培训,开比尔与沙田社区以及周边乡镇的名贫困户完成了从农民到产业工人的转型。如今,园区内的生产车间里,机器轰鸣声和手工锤击鞋底的声音相互交织。女鞋、男鞋、童鞋、棉鞋……种类繁多的鞋子源源不断生产出来,包装之后,将出口到中亚各国和俄罗斯。

去年还在贫困泥沼中挣扎的开比尔,如今已成为园区内和田县鑫淼鞋业贸易有限公司底部成型组组长,管理80多个组员,月收入元。

目前,和田县鞋业产业园已入驻各类制鞋及配套企业27家,建成生产线条,成为集产品研发、生产、销售与展示、仓储物流为一体的综合性产业园区。

“按照县有龙头企业、乡有规模企业(片区工厂)、村有卫星工厂的发展模式,和田县鞋业产业园就近解决周围乡镇万名群众就业。”沙田管委会党总支书记刘晓龙说。

更多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正在和田县脱贫攻坚战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在布扎克乡,新疆欧时力服装有限公司有一对“缝纫姐妹花”——阿丽吐妮古丽?吐孙买买提和喀玛力汗?吐孙买买提。来到这里,她们灵巧的双手终于有了用武之地。

“以前喂羊和操持家务,身上总有拍不掉的土。”阿丽吐妮古丽说,“现在工作环境好,风吹不着,雨淋不着,收入是以前的好几倍。”

与姐妹俩一同走入车间的,还有当地多名贫困妇女。

27家鞋企带动就业1.08万人,6家服装企业带动就业1人,5家电子企业稳定就业人……当前,鞋业、服装、电子组装、食品加工、铁艺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企业为和田县脱贫攻坚注入强劲动力,特色种植、畜禽业、工业三根支柱共同撑起了和田县产业扶贫的一片蓝天。

记者:王铁军等

来源:新疆日报

相关链接

报告总书记脱贫有信心丨万众一心做好精准文章——来自深度贫困县的一线调研

报告总书记脱贫有信心丨恰玛古变身“致富果”——来自深度贫困县的一线调研

报告总书记脱贫有信心丨搬出穷山窝迎来新生活——来自深度贫困县的一线调研

报告总书记脱贫有信心丨奔向安居乐业新生活——来自深度贫困县的一线调研

言江



转载请注明:http://www.tzjhsl.com/zwqc/69532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