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细胞技术的应用与发展,看这一篇就够了
干细胞又叫做起源细胞,是一类其有自我更新、高度增殖和多向分化潜能的原始细胞群体,是可以分化成各种组织器官的祖细胞。它具有自我更新、分化潜能、低免疫原性和良好的组织融合性等特点,被医学界称为“万用细胞”。
近年来,干细胞作为新兴的生物医疗技术发展迅速,对多种疾病的干预治疗,效果显著。干细胞的神奇之处在于它们是一种可再生资源。作为未分化的细胞,它们可以转变成各种各样的其他细胞类型。并且能够通过细胞分裂进行自我更新。
早在年2月28日,“世界罕见病日”美国国会联席会议上,美国总统川普(DonaldTrump)提到了一位美丽的、幸运的女孩——SarahHughes。Sara有幸加入到一项关于干细胞的临床试验,应用干细胞疗法治愈其终身性疾病幼年特发性关节炎。
SarahHughes出生后不久就被确诊患有幼年特发性关节炎,年接受成人高剂量干细胞疗法,现已完全康复,享受着她一直以来可望而不可求的生活。
再生医学利用人体自身的成分,如细胞、结构组织、外泌体或其他生物材料,来修复受损的组织和器官。在20年前,再生医学似乎还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概念。但时至今日,再生医学正在掀起一场医学界的革命。
干细胞在再生医学领域具有不可估量的医学价值,利用干细胞治疗疾病无疑是21世纪最热门的话题。任何一次机遇的到来,都必将经历四个阶段:“看不见“、“看不起“、“看不懂”、“来不及”!干细胞技术在临床医学上的应用领域:疾病治疗、组织工程以及美容抗衰老等领域迎来重大发展。
一
疾病治疗
近年来,基于干细胞的细胞替代治疗在治疗疾病上的应用取得很大的进展。在临床和科研中,科学家已先后成功利用间充质干细胞、神经干细胞等干细胞,对卵巢早衰、帕金森、糖尿病等进行修复治疗,此领域目前不断有突破性进展。
01
脑卒中
“脑卒中”(cerebralstroke)又称“中风”、“脑血管意外”(cerebralvascularaccident,CVA)。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缺血性卒中的发病率高于出血性卒中,占脑卒中总数的60%~70%。颈内动脉和椎动脉闭塞和狭窄可引起缺血性脑卒中,年龄多在40岁以上,男性较女性多,严重者可引起死亡。
最近的研究表明,干细胞治疗脑卒中(中风)患者也很有希望。
斯坦福大学的一项令人震惊的研究几乎完全逆转了中风对SoniaCoontz的毁灭性影响,SoniaCoontz在31岁时就遭受了脑部损伤。在经历坐轮椅和语言障碍的两年后,她决定参加一项临床试验,该试验利用来自供体的成体干细胞直接注射到中风部位附近的大脑区域。
干细胞治疗后的几个小时内,她能够移动手臂和腿——而在此之前,她几乎完全无法动弹。她和她的医生也注意到她的语言表达有了快速的改善——同样,仅仅几个小时。该项研究的其他患者也发生了惊人的改善,唯一的副作用是“短暂头痛”。研究人员表示,这只是一次试验,只是一个很小的试验,但他们感到震惊。
年,异体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产品MultiStem治疗中重度缺血性脑卒中的II期临床取得积极成果,证明了可行性和安全性,相关成果发表在顶级期刊TheLancetNeurology上。(MultiStem是由Athersys公司开发的一种已获得专利的再生医学产品,它能够通过多种机制来促进组织修复和痊愈,例如可在体内产生各种治疗炎症和组织损伤的细胞因子)
试验结果表明,脑卒中患者对MultiStem的耐受性良好,无严重副作用事件。患者接受治疗后炎症细胞因子显著减少,加速免疫系统恢复。目前该疗法已经获得了美国FDA批准进入III期临床试验,预计将在美国及欧洲的50多家顶级脑卒中中心招募约名患者。
年9月17日,发表在STEMCELLS上的一项I期扩展试验结果首次证明了早期使用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MNCs)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02
膝关节炎
膝关节炎(Gonarthritis)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患,膝关节炎也被称为“不死的癌症”。在中老年群体中发病率极高,其症状多表现为膝盖红肿痛、上下楼梯痛、坐起立行时膝部酸痛不适等。也会有患者表现肿胀、弹响、积液等,如不及时治疗,则会引起关节畸形,残废。在膝关节部位还常患有膝关节滑膜炎、韧带损伤、半月板损伤、膝关节游离体、腘窝囊肿、髌骨软化、鹅足滑囊炎、膝内/外翻等关节疾病。给患者的工作、生活都造成极大负面影响。
近日,智利的研究人员FranciscoEspinoza等在《干细胞转化医学》上发表了一项UC-MSCs治疗膝关节炎I/II期随机对照临床试验(NCT),临床试验结果显示,多剂量MSCs治疗效果优于单剂量或补充透明质酸(HA)。
在既往的大多数临床试验中,研究者往往采取的都是单剂量治疗,随后进行3-6个月的随访。
而在本次研究中,比较了关节内注射单剂量或双剂量的脐带MSCs或透明质酸在膝关节炎患者中的效果。
图1研究流程图
本次研究是一个随机、对照、三盲的I/II期临床试验,保证了试验设计的科学性。(三盲试验:研究者、研究对象、评估者都不了解分组情况)
研究人员将受试者分为三组:透明质酸对照组、单剂量MSCs治疗(细胞量:2X10^7)的实验组和双剂量MSCs治疗的实验组。
在12个月的随访期间,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从结果来看,无论是单剂量还是双剂量治疗,MSCs治疗组都要优于HA对照组。
图2结果数据表
膝关节炎的诊断很重要的评分:
VAS主要评价疼痛;
WOMAC用于评价老年的膝关节炎;
Lysholm评分膝关节功能的可靠性、有效性、敏感性比较高。
只有接受MSCs治疗的患者出现了明显的疼痛和功能改善。
从WOMAC-A疼痛分量表评分看,在第12个月时,与透明质酸对照组相比,双剂量MSCs治疗组的下降到显著较低的疼痛水平。从VAS评分评分看,双剂量MSCs治疗组VAS评分显著低于透明质酸对照组。从总WOMAC评分看,双剂量MSCs治疗组在第12个月时低于透明质酸对照组。
图2A:WOMAC-A疼痛分量表,B:WOMAC-C功能分量表,C:WOMAC总评分,D:OMERACT-OARSI应答者指数
研究者认为,在这项临床试验中,多剂量的脐带MSCs治疗在1年随访中是安全的,并且优于膝关节炎中的活性对照。
而在不同的MSCs治疗组之间,随访结束的12个月时,双剂量MSCs组的效果要优于单剂量MSCs组。
国内外大量临床前研究和临床研究已经证实,脂肪、脐带、脐带血和骨髓等组织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MSCs)在膝关节炎治疗中是安全和有效的。膝关节炎也因此成了干细胞走向临床应用的重要突破口之一。
03
脊髓损伤
脊髓损伤(SCI)是指由于外界直接或间接因素导致脊髓损伤,在损害的相应节段出现各种运动、感觉和括约肌功能障碍,肌张力异常及病理反射等的相应改变。
脊髓损伤或切断是人体最严重的创伤之一。取决于受伤发生的部位,患者可能再也不能走路,甚至不能移动手臂。长期以来,这种创伤是完全无法弥补的。虽然近年来的一些神经外科手术让患者恢复了部分功能,但结果仍然常常令人失望。
干细胞为这部分患者的未来带来了巨大的希望。在这其中,干细胞提供了替代受损神经的能力,而不是试图修复受损神经。通过将干细胞注射到损伤部位,脊柱可以自我修复,获取正常运作所需的所有成分。
结合生长因子和激素,干细胞能够前往受伤部位“重建”功能。虽然机制尚不清楚,但生长因子等似乎可以为干细胞提供路标,告诉它们需要什么样的组织细胞。然后干细胞分化为特定的细胞,与受损组织整合并修复。
04
糖尿病
糖尿病(DM)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高血糖则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或两者兼有引起。糖尿病时长期存在的高血糖,导致各种组织,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功能障碍。
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新近中国的一项调查研究发现,中国的糖尿病发病率近10%,即发病人口已经接近1亿。其中,95%是II型糖尿病(T2D)。
T2D的发病机制是肥胖导致的慢性炎症而致的胰岛素抵抗,造成高血糖、以及持续的高血糖并进而导致的糖代谢与脂代谢紊乱,从而对胰岛beta细胞造成进行性损伤。
研究证实,间充质干细胞(MSCs)在特定条件下可以诱导分化为胰岛β细胞,为治疗糖尿病带来新希望。
MSCs通过分泌的细胞因子可发挥免疫调节与降低炎症的作用。
由于MSCs是原始的修复细胞,生理状态下处于静止状态,当机体的稳态发生改变,它以非对称分裂的模式复制子代细胞处于修复再生以恢复机体稳态,即MSCs发挥作用的触发因素取决于其周围环境,环境因素负反馈触发MSCs的反应机制,产生修复与再生。
T2D起源于肥胖导致体内慢性炎症的发生,长期的慢性炎症诱发的细胞对胰岛素的吸收存在障碍,也就是胰岛素抵抗,抵抗的持续,严重影响了细胞对糖的吸收,出现高血糖。
经过研究发现:MSCs输注明显下调了2型糖尿病大鼠中肝、骨骼肌、脂肪等组织中慢性炎症小体NLRP3的表达,激活PI3K-AKT的表达,改善大鼠的胰岛素抵抗。同时MSCs可促进巨噬细胞M1向M2的转化,并促进自噬,进而改善胰岛素抵抗和促进胰岛再生。MSCs短时间内降低2型糖尿病大鼠血糖主要是通过调控了肝脏的糖代谢(抑制糖异生,促进糖酵解和糖原合成)。在我们之前的研究中以及文献中,发现采用干细胞治疗,在模型动物的后期,伴随高血糖的改善,是胰岛数目与β细胞的再生。MSCs输注后,其分泌效应改善了损伤胰岛的微环境,促进了损伤胰岛的α细胞向β细胞的转化,修复损伤的胰岛。
05
慢阻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通常由于明显暴露于有毒颗粒或气体引起的气道或肺泡异常,导致持续呼吸症状和气流受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包括: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可进一步发展为肺心病和呼吸衰竭。
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肺部疾病的临床探索正让患者受益。下面我们看看利用干细胞治疗肺部疾病的临床试验,病人部分受益于干细胞治疗,或许能提供改进干细胞治疗的新思路。
年,国内利用干细胞治疗肺部疾病实现重大突破,同济医院的任涛主任所主导的“人自体支气管基底层细胞(肺脏干细胞)移植治疗间质性肺病临床研究”。该项目中所使用的干细胞是从病人支气管内分离、扩增并用纤维支气管镜无创移植回患者的病灶处。先期对两名支气管扩张患者进行干细胞治疗,经过3-6个月后,干细胞逐渐形成了新的肺泡和支气管结构,完成了对损伤组织的修复替代。移植一年之后两位患者均自述咳嗽、咳痰和气喘等症状出现改善。
年,医院报道了利用间充质干细胞(UC-MSC)治疗放射性肺纤维化(radiation-inducedpulmonaryfibrosis,RPF)的观察结果。入组病人8例,通过支气管镜对肺纤维化病灶部位灌洗并单次注入间充质干细胞。8位患者均能够耐受间充质干细胞治疗,随访观察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6例患者自述气促、咳嗽等症状有所好转,CT肺密度下降,说明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安全,耐受性好;能够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肺纤维化密度。
肺,掌管着呼吸的大事,一旦肺部病变会大大影响人的生活质量。尘肺病、慢性肺阻、肺纤维化等疾病目前均无有效的治疗手段。期待着干细胞尤其是间充质干细胞在肺部疾病上的更多探索,修复重建肺组织,让一呼一吸不再困难。
06
帕金森
帕金森病困扰着很多人,不仅仅因为它会产生运动症状,同时还因为本病会产生一系列的非运动症状,而且对患者本人及家属的生活工作也会产生非常巨大的影响。
帕金森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之一,主要发病过程是由脑黑质中产生多巴胺的细胞渐进性损失所致,治疗的目的是补偿或取代丢失的多巴胺。科学研究证实,干细胞在治疗帕金森领域具有很大的潜力。通过干细胞再生,移植到患者体内,补充缺失或缺损的神经细胞,有望从根本上治疗帕金森病。
人胚胎干细胞分化来源的神经前体细胞在脑内可以继续分化成为多巴胺能神经元,可以补充帕金森病人缺失的多巴胺能神经元,理论上可以治疗帕金森病。这种疗法在进入临床应用之前,需要临床前数据来证实安全性和有效性。新发表的新成果为开展相关临床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除了人胚胎干细胞来源神经细胞,当前国际正在开展的项目还采用了其他类型的干细胞。例如,美国国际干细胞公司(ISCO)开发的ISC-hpNSC细胞疗法。ISC-hpNSC的中文名称为人类孤雌生殖神经干细胞,通过提供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免疫调节以及提供替代细胞来改善帕金森症状。目前,该疗法已经进入了人体临床试验阶段,并且已经在去年年底完成了第7名患者的移植手术(快讯
全球首个多能干细胞治疗帕金森,中期临床结果喜人)。
此外,科学家们正在尝试更多类型的干细胞,如诱导多能干细胞(iPS细胞)和间充质干细胞。查阅clinicaltrials.gov网站发现,美国的研究团队开展了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帕金森的临床试验(NCT)。在年的世界帕金森日(4月11日),BBC新闻报道显示,首个iPS细胞治疗帕金森的临床试验将于年在日本启动。这对于患者而言,无疑是福音。
07
卵巢早衰
卵巢功能早衰(prematureovarianfailure,POF)是指女性40岁之前由于多种病因出现卵巢萎功能衰竭,被认为是导致不孕的“不治之症”。卵巢是人类孕育新生命的暖房,然而有一部分女性还在育龄期,就出现卵巢功能早衰导致不孕,失去繁衍生命的可能。
该病的诊断标准是指:40岁以前出现至少4个月以上闭经,并有2次或以上血FSH40U/L(两次检查间隔1个月以上),雌二醇73.2pmol/L。这种疾病的发病率在育龄女性中超过1%,且近年来呈上升和年轻化趋势。
卵巢早衰对女性生殖健康的两大威胁主要是雌激素水平降低及生育能力丧失,雌激素水平降低增加了女性患骨质酥松和冠心病的危险。而处于生育期的女性提早闭经、生育能力丧失,容易出现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
近年来,随着再生医学不断进步,通过干细胞疗法修复卵巢及调理干预卵巢早衰已取令人欣慰良好效果。
北京协和医学院吕晓丹通过动物实验研究证实,通过注射脐带MSCs能明显提高卵巢储备能力,细胞的增殖能力和生育能力。
医院生殖医学中心与中科院遗传与发育所戴建武再生医学研究团队合作,于年在国际上率先开展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干预卵巢早衰合并不孕症临床研究,戴建武团队设计了可注射智能型胶原支架材料结合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用于卵巢功能重建。
两年来,该临床研究已入组患者23人,随访发现9位患者有优势卵泡活动,已有2位患者获得临床妊娠,另有2位患者已经获得可移植胚胎,正在准备子宫内膜等待移植。
干细胞疗法干预卵巢早衰三种作用机制
1、旁分泌:
干细胞通过分泌VEGF、IGF-1和HGF抑制次级卵泡和囊状卵泡凋亡,促进血管生成;分泌多种生长因子逆转环磷酰胺阻断雌二醇和AMH对FSH负反馈作用,阻止生长卵泡过度耗竭,从而改善卵泡发育。
2、免疫调节:
干细胞分泌外泌体融入顺铂损伤卵巢颗粒细胞,通过上调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下调促凋亡蛋白Bax表达,减少Caspase-3活化,增加DNA修复酶PARP表达,加速卵巢功能恢复。
3、高表达:
干细胞通过增加SOD2与过氧化氢酶表达,增强抗氧化和抗凋亡酶基因表达,减少细胞凋亡和减轻卵巢氧化损伤。
干细胞疗法干预卵巢早衰三种优势
1、干细胞促进卵巢再生
干细胞通过上调卵巢干细胞功能蛋白如AKR1C18和Ly6a(Sca-1)、细胞循环控制蛋白CD-KN2B水平促进卵巢再生。
2、干细胞恢复卵巢功能
干细胞通过激活宿主卵子或间接调节卵巢微环境减少颗粒细胞凋亡恢复卵巢功能。
3、恢复卵巢生殖功能
干细胞可减少环磷酰胺对卵巢组织损伤,修复环磷酰胺引起成熟卵泡损伤,恢复卵巢内分泌和生殖功能。
卵巢早衰是女性生殖系统健康的最大威胁之一,一直以来如何治疗各种原因导致的卵巢早衰成为困扰医生一个的难题。间充质干细胞在临床前的卵巢早衰治疗中,已经取得了叹为观止的效果,但要其最终为临床治疗服务,要取得突破还需要物理、数学、化学等多学科的协同作用,做实基础领域的研究才能在未来的临床应用中拥有更大的价值。
08
脱发
秃顶远非生死攸关,但许多人非常关心自己的头发。头发是人身上最具可塑性的东西,也是最具象征性和表现性的东西。幸运的是,干细胞为全天然的头发再生铺平了道路,现代生物医学技术的发展,让我们从细胞调控、毛囊再生的角度,看到了毛发再生治疗的一道曙光。
间充质干细胞(MSC)已被广泛应用于再生医学。越来越多的体外和体内研究显示MSC的旁分泌功能发挥重要作用。MSC在再生和修复过程中分泌的多效生长因子,它们能够辅助激活DP细胞的毛发诱导能力。另外,Wnt信号通路在维持DP细胞的活性中发挥重要作用。
Wnt蛋白是干细胞的一种分泌蛋白,能经过细胞间相互作用和靶细胞内Wnt信号通路传导,增加调控基因表达的重要蛋白β-catenin的积累,进而控制靶细胞扩增和分化。没有Wnt作用时,细胞质内一系列蛋白(Axin-APC-GSK3β-CK1)形成β-catenin降解复合物,使其N末端的氨基酸残基磷酸化后被降解;而Wnt与胞膜受体结合后,能抑制该降解复合物形成,促进β-catenin进入细胞核,激活细胞类型特异性靶基因的表达。
多项研究显示,毛囊形成及再生过程中,β-catenin的mRNA上调,Wnt信号通路在真皮内活跃;而且Wnt只在生长期的毛囊中有大量表达,说明Wnt及β-catenin的表达与毛囊的形成及再生密切相关。毛囊隆起部位干细胞分泌的Wnt信号在整个毛发周期中能够持干细胞的活性,保持生长期基因表达和毛发诱导活性;而β–catenin激活能诱导真皮成纤维细胞扩增,真皮厚度/密度增加;毛囊细胞大量扩增、分化加速。Wnt通路被中断,例如Wnt或β-catenin的基因表达遭到抑制,则严重影响毛囊形态发生及再生:没有Wnt,毛再生会出现延迟,创面恢复过程中的毛囊难以形成;没有β-catenin,Wnt的毛囊诱导作用消失,导致退行期毛发脱落,毛囊萎缩无法再生,同时毛囊隆起部位干细胞无法分化成毛囊干细胞,只能分化为表皮角质细胞。
综上所述,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对毛囊再生及毛发持续稳定生长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而Wnt调控的缺失,或β-catenin等重要蛋白的突变,可能是造成毛发脱落、毛囊萎缩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
通过将外源性的wnt基因导入干细胞中,提高干细胞中wnt蛋白的表达和分泌,利用干细胞的分泌组可以激活毛乳头细胞,加速毛囊从静止期到生长期的进展,也能提高真皮乳突区域ALP的表达,上调毛发诱导相关的基因表达,促进毛发再生。目前已成功利用小分子化合物处理间充质干细胞,促进wnt蛋白的表达和分泌,从而实现促进毛发再生的目标。脱发将不再困扰我们,头发的“第二春”已来临。
二
组织工程
组织工程,是用人工的方法在体外造(构建)一块组织,后来其范围扩展到用人工方法在体外进行器官构建。组织工程研究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种子细胞、生物材料、构建组织和器官的方法和技术以以及组织工程的临床应用。目前临床上常用的组织修复途径大致有3种:即自体组织移植、异体组织移植或应用人工代用品。通过采集来的成体干细胞,在体外环境人工培养形成一些组织器官,在回输到体内,用来替代人体病变的组织器官,培养形成的组织器官也可以用来作为疾病模型和药物检测模型。
从复制动物心脏到复制人类的心脏,人类科技与医学的进步正在将科幻故事一步步变为现实。
年8月28日,央视CCTV纪录片《手术两百年》为我们讲述了科学家们通过干细胞技术结合组织工程学进行心脏等器官复制及应用。
在美国·医院再生心脏实验室。以心外科医生哈拉尔德·奥特为首的科学家们,正在努力尝试一项不可思议的实验——制造移植的器官。
为了帮助受困于器官衰竭的病人,由医院再生心脏实验室团队试图通过这项研究来找到帮助这些病人的方法。早在十年前,奥特团队的实验就已经成功复制出了一颗实验老鼠的心脏,并使之开始跳动。
而现在,奥特团队已经开始试图复制一颗猪的心脏,并且期望在成功后可以继续向复制人类心脏的道路上进发。
这惊人创造的诞生,都要归功于干细胞与组织工程学这一全新科学领域的研究与突破。
组织工程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曹谊林主任在纪录片中讲到:人就是从胚胎这个最原始的干细胞发育而来。
干细胞最大的优点是,它可以在体外大规模的扩增而不丧失它的功能;还可以定向诱导分化。我们可以把这些原始的干细胞分化成肝脏、肾脏以及各种我们需要的组织和器官。
目前,世界各地的实验室中的科学家们已经在这一领域取得了相当的进展,我们开头提到的奥特再生心脏实验室团队就是其中之一。
这意味着未来的器官移植病人,可以无需长期等待供体,并能够免受排异的困扰。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医学院心脏移植中心的外科主任廖康雄教授为我们详细的解释了这一理念。
廖教授告诉我们,我们可以在体外培养没有排异反应的心脏,植入到病人的胸腔内,这样这个心脏就可以无限制的生存下去。
廖教授认为,这将会是今后心脏移植或者其他器官移植的最终极发展的方向和最根本的改变。
在干细胞技术的支持下,未来十年,再生医学和组织工程学的突破,将打破移植手术现有的壁垒,彻底改变移植手术的形态。
三
抗衰老
衰老的本质是老化或凋亡的身体功能细胞没有得到及时的更新或替换,而身体内成熟的功能细胞均来自于不同组织中所含有的干细胞。随着年龄的增加,身体内干细胞的数量急剧减少,是人体发生衰老的一个重要原因。
▲干细胞数量随年龄增加而减少
衰老(senescence)又称为老化(aging),是一种正常而复杂的生物学过程,是所有生物的共同特征。生物一生需要经过生长、发育、成熟、衰老等一系列生命过程。衰老是生命发展的最后一个阶段,是有机体性成熟后所发生的与时间相关的各种改变。在此阶段中形态结构出现衰退现象,伴随着功能的下降,有机体对环境的应激能力也相应减弱。在衰老过程中,生物体从器官、组织、细胞、分子水平上均发生相应变化。
衰老细胞的形态变化主要表现在细胞皱缩、膜通透性、脆性增加,核膜内折、细胞器数量特别是线粒体数量减少,胞内出现脂褐素等异常物质沉积,最终出现细胞凋亡或坏死。
皮肤衰老是伴随着衰老最显著的一个外在特征,内源性和外源性因素导致皮肤细胞DNA损伤修复能力下降、基因组稳定性降低、细胞外基质成分降解以及胶原紊乱,导致皮肤变薄、弹性下降、皱纹形成、再生修复功能下降、皮肤屏障功能下降、色素沉积等。
年,科研人员将间充质干细胞应用在抗皮肤衰老的研究中,分离得到受试者自体基质血管成分,皮下注射到面部皱纹处,2个月后受试者面部皱纹明显减少,真皮明显增厚。
年科研人员采用侧点阵射频和外敷间充质干细胞培养上清联合治疗的方法对15名女性受试者的半边脸进行处理。1个月后,受试者面部皱纹明显改善,而与没有治疗的半边脸相比,实验侧皮肤的粗糙程度明显改善。
干细胞具备自我复制、定向分化、归巢和分泌活性因子等特性,在治疗衰老相关的功能丧失和虚弱中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全面改善人体各项生理机能从而保持全身心的年轻,真正延缓衰老延长生命。
展望
21世纪,人类迎来了一个生物技术时代,而这个时代的战略性“生命能源”就是“干细胞”。干细胞被科学家们视为攻克许多疑难杂症的“利器”,其未来的发展潜力不可限量,大有可为。越来越多的国家政府和科学家认为,生物技术将引领信息技术革命之后的新科技革命。
医医社政策人物资本
医疗全产业链服务平台
更多精彩内容
请扫描
转载请注明:http://www.tzjhsl.com/zwhl/6973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