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的脸上为什么有更多的皱纹
三哥按:这是一篇多年前就想写出来的小文,一直无法动笔,是因为学力所限,无法定义一种普遍的生物现象。直到这个月的正月初八,马智广兄约几位师友喝下午茶,期间他提到了王东岳先生的“递弱代偿衍存原理”,给了我启发,于是我把自己所要说的这种生物现象名之为“生殖递优规律”。于是,才动笔胡诌了出来。
观察动物界,越是低等的动物,越难在直观上辨别其老幼;相反,等级越高的动物,越容易分别出长与幼。到了高级灵长类动物,综合的年龄信息就特别明显。这是为什么?
生命从诞生那一刻起,就具备了两种能力,一是自身的生存能力,二是种族的生存能力。前者表现为种种惊人的自养能力;后者表现为种种奇巧的生殖能力。没有这两种能力,生命就不会存在,种族就不会发展。
动物的生殖,除各种自然的适应性,比如个体越弱,生殖力越强,如鱼类、昆虫类,一次生殖动辄成千上万。而处在食物链高端的动物,如大型猫科动物,一胎只生几只,甚至一只。
除此之外,为了种族的整体强健,递优发展,还引入了生殖竞争机制。在生殖期的大比拼中,只有更加优秀的个体才有生殖权,有效地避免了种群的退化。
生殖权竞争的角逐中,除个别的特殊的偶然的时空因素外,整体的普遍的持续有效的无非是“体力”与“智力”两个因素。这两个因素并非总是一成不变,而是彼此消长,从低等到高等,体力因素逐渐减弱,智力因素逐渐加强,发展到灵长类阶段,智力因素在生殖权的竞争中,已经到了明显可见的程度。
一般而言,智力(非智商)的形成,除天赋以外,还来源于经验积累,而经验积累的前提条件是要有一定的时间跨度,具体表现是年龄相对较长。若此,问题就来了,年龄越大,越处于生殖竞争的有利地位。然而,老了以后的个体,如果拥有相对优越的生殖权力,所生后代却不利于种族的整体发展。怎么办?
自然选择的方法是老化其表象,让它在生殖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限制其老来得子,避免削弱生殖递优规律。
人类处在高级灵长类的顶端,被视为脱离了动物界。其生殖竞争中,体力因素几近于无,我们很少见到两个男人为争夺与一个女人的交配权而大打出手。欧洲上流社会一直延续到19世纪中叶的男人间角斗,只能算是体力竞争的最后遗迹。在这场竞争中,智力因素已经占据了绝对主导的地位,老化表象的生物手段也就运用得淋漓尽致。主要方法就是把年龄刻在脸上,30岁就开始出现皱纹。如果不是这样,一个20岁的后生和一个60岁的老男人像两只青蛙一样,难分老幼,年轻人还有生殖权吗?人类社会能发展到今天这样的繁荣吗?
女性的生殖期比男性短得多,所分泌的生殖细胞更比男性少得多,因此女性比男性刻在脸上的皱纹也就少得多、浅得多。大自然如此神奇,令人惊叹!我甚至总疑心,是不是真的有一个超自然的大能设计了这一切?
由此,我还想到一个相关的问题,所有的动物都保留了保证递优的强大生殖竞争机制,剥夺了弱者的生殖权。只有我们人类反其道而行之,破坏着种群繁衍的递优规律。一夫一妻制,赋予了所有人生殖权,而且越是优秀的人类个体,孩子越少,甚至拒绝生育。相反,“生瓜籽多,穷汉儿多”,生下的都是人类。莫非大自然真得要惩罚人类吗?
旅美华裔生物工程师胡波先生称,有证据表明中国人的整体智商比辛亥革命前有所下降,究其原因,可能是一夫多妻制的废止。文明社会与生物规律相悖而行,从人类社会长期发展而言,我们应该如何破解这道难题?(/2/25/上午)
长按或扫描这个
转载请注明:http://www.tzjhsl.com/zwcs/6967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