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不倒翁青少年抗逆力成长小组案例

辽宁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rczy/161215/5117726.html
#社会工作#一、背景介绍

双桥社工站在开展亲子活动过程中,有不少家长表示现在的孩子比较自我,情绪多变,特别容易发脾气,缺乏尝试的勇气和信心;在服务过程中,社会工作者发现部分困境儿童因自身残疾或家庭贫困等原因,出现不愿与人沟通交流、自我效能感较低、应变能力较差、心理承受能力较弱、社会融入不强等问题,因此,双桥社工站将开展“我是不倒翁”青少年抗逆力成长小组,帮助辖区中有上述问题的困境儿童和其他儿童提升抗逆力,用积极向上的心态面对未来的生活。

二、分析预估

(一)小组工作介入的可行性分析

1、时间地点安排合适。活动所在社区有专门的儿童活动室,设施较为完备,空间能够满足活动的需要;根据大多数儿童和家长的时间安排实施活动,时间安排比较合理。

2、满足儿童需求。部分困境儿童因自身性格或情绪不易融入群体,更需要社会工作者的帮助,家长和儿童对于社会工作者的帮助也能够平和的接受。

3、活动有吸引力。小组活动内容富有乐趣,寓教于乐,能够吸引儿童前来参与,有利于社会工作者帮助提升儿童的抗逆力。

4、小组工作的专业性保障。社会工作者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在开展小组活动的过程中,能够较好的照顾小组成员,维持小组正常进行。

(二)理论基础分析

社会互动即社会相互作用,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关系背景下,人与人、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等在心理、行为上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在社会互动理论看来,人一出生就进入了人际交往的世界,学习与发展就发生在他们与其他人的交往与互动中,社会互动还会对互动双方及他们之间的关系产生一定的影响,并有可能对社会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抗逆力是以优势视角来看待和改变服务对象的,服务对象有解决自身问题的潜能和优势,任何解决问题的资源都存在于个体上,发现和利用个体现有的力量和资源,是个体抗逆力提升的关键。

辖区儿童和困境儿童通过参与小组活动,共同提升自身面对困难的自信心,培养儿童的乐观精神以及勇于面对困难、挫折、失败等逆境的能力,并增强朋辈群体的联系,建立社会支持网络。小组运用“社会支持网络理论”连接服务对象之间的亲密关系,协助服务对象在遇到逆境时可以想到朋辈间的帮助,汲取他人的在面对逆境时候的经验分享以解决自己的问题、改变自己的行为和提升自己的能力,形成服务对象间“自助”的成长模式。

三、服务计划

(一)小组理念

以社会互动、优势视角和社会支持网络为理论基础,开展通过多种活动帮助服务对象认识并提升抗逆力,积极融入朋辈群体,构建支持网络,增强自信,用积极向上的心态面对未来的生活。

(二)小组目标

1、总目标

帮助服务对象提高面对困难的自信心,培养服务对象的乐观精神以及勇于面对困难、挫折、失败等逆境的能力,并增强朋辈群体的联系,建立社会支持网络。

2、具体目标

(1)通过发现自我优势、自信训练,培养服务对象的自信,悦纳自我,欣赏自我,培养服务对象整体的自我效能感。

(2)通过体验式活动,增强朋辈之间的交流,体验积极情感,培养归属感。

(3)通过活动帮助服务对象发现自己的心理资源和社会资源,了解自己对他人的支持以及作用,构建服务对象自身的支持网络。

(三)小组性质

抗逆力成长小组

(四)服务对象

辖区困境儿童和有此需求的其他儿童

(五)活动时间

年3月-年4月,每周一次

(六)小组程序

四、服务计划实施过程

年3月8日开展第一节小组活动。服务对象签到后坐成两排,方便接下来教授服务对象制作手工花;社会工作者做自我介绍,欢迎服务对象及老师们的到来,并为服务对象们介绍本次小组的主要内容;接下来,社会工作者向服务对象展示手工花的成品,并告诉服务对象做好后可以趁今天“三八妇女节”送给妈妈,引起服务对象的学习兴趣,然后社会工作者示范利用皱纹纸、花杆、双面胶等材料制作手工花。虽然手工花的制作看似简单,但是需要极大的耐心去制作,因此在制作过程中每位服务对象都认真对待自己的作品,细心地将一片片花瓣粘好,塑造自己心中最美的花朵。有的服务对象用五颜六色的花瓣制作成色彩缤纷的花朵,有的服务对象发挥自己的创意设计出属于自己与众不同的花朵;通过手工花的制作,让服务对象之间快速熟悉起来,形成良好的小组氛围;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一起商讨小组契约,并将最终结果公布出来,与服务对象们约定好一起遵守小组契约;总结本次小组活动内容,告知服务对象下次小组活动时间及相关内容,提醒服务对象准时参加。

年3月17日开展第二节小组活动。服务对象签到就坐后,社会工作者引导服务对象回顾上次活动内容,并重温小组契约,对按时参加的服务对象表示肯定与鼓励;社会工作者通过教服务对象用超轻黏土制作冰墩墩进行热场;邀请服务对象分享面对日常生活中的压力,自己是如何化解的,社会工作者给予正确的指导和建议;让服务对象感受压力下绘画;组织服务对象挑战一分钟拍掌;最后社会工作者总结本次活动,并告知服务对象下节活动内容。

年3月31日开展第三节小组活动。受疫情的影响,本次小组活动转为线上开展,在无法见面的情况下,为消除彼此之间的陌生感,社会工作者录制视频进行自我介绍,组织服务对象签到后,社会工作者引导服务对象回顾上次教学内容抗逆力的含义;组织服务对象学习绘本《可怕的事情发生了》和《被拒绝了也没关系》;服务对象分享观后感,社会工作者进行指导和肯定;最后社会工作者总结本次活动,并告知服务对象下节活动内容。

年4月7日开展第四节小组活动。受疫情的影响,本次小组活动仍在线上开展。活动开始,社会工作者欢迎服务对象的到来,肯定服务对象的坚持与进步,引导服务对象回顾小组开设以来的活动内容,通过分享名人林肯的挫折故事进行活动开场;活动过程中,社会工作者通过《请你来当知心姐姐》,引导服务对象正确认识挫折;通过《我有xx,我可以xx》的游戏,引导服务对象表达自己所拥有的正面能力,提升自信心,通过《优点大轰炸》的游戏,让服务对象发现自己的闪光点,增强生活中的抗逆力;活动最后,社会工作者总结本小组开展以来大家取得的进步,肯定大家的坚持与表现,宣告小组活动圆满结束,并告诉服务对象日后遇到困难仍可以找社会工作者帮忙。

五、总结评估

(一)小组服务反馈

本次抗逆力服务小组,在小组第一节之初,让家长了解抗逆力对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性,同时帮助家长了解家庭在儿童青少年抗逆力提升中的重要作用,呼吁家长在抗逆力小组活动期间积极参与小组服务,在每节小组活动结束后与儿童青少年交流活动中的收获和感受,了解儿童青少年在小组中的变化,坚持给予儿童青少年更多的鼓励和肯定,与儿童青少年一起共同完成家庭作业,发挥家庭在儿童青少年抗逆力提升中的积极作用。在实际的服务过程中,儿童青少年家长经常与社会工作者分享儿童青少年回家后对相应能力的运用情况、与家长的沟通情况、家庭作业的完成情况以及家长对儿童青少年改变的感受等,在抗逆力服务过程中良好地扮演了积极而正面的角色,推动儿童青少年抗逆力提升小组的服务发展和成效显现,并表示在之后的生活中,坚持以掌握的亲子沟通经验、抗逆力提升对家庭的期待去

转载请注明:http://www.tzjhsl.com/yfzw/69913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