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酱油会让伤口变黑留疤疤痕到底是怎么形

很多人发生外伤或手术后总会问:我是不是不能吃酱油啊,否则会留下难看的疤痕?这件事情到底有没有科学依据呢?

专业辟谣

酱油的“黑”有两个来源,一种是原料(黄豆)中的蛋白质和淀粉发酵而来,类似“黄豆”变“酱豆”;另一种是人工添加的焦糖,糖是食品中应用十分广泛的天然着色剂,您常吃的糖果、巧克力、糕点都少不了焦糖。

酱油中主要含氨基酸、盐、水等物质,并不会对黑色素细胞发生作用,因此,也不会引起皮肤或伤口的色素沉着。

是什么让伤口变黑、留疤?

引起疤痕颜色发黑的物质是黑色素,它是由表皮中的黑素细胞分泌而成的。黑素的多少,受遗传基因、激素水平和紫外线照射等因素的影响。另外,吃多了一些感光的食物如芹菜,经日光照射易产生斑点或脸色发黄。

紫外线照射到皮肤上作用于皮肤基底层,肌肤就会处于“自我防护”的状态,激活酪氨酸酶的活性,以酪氨酸为材料生成黑色素。

而我们受伤之后,由于新生的皮肤比较娇嫩,浅表创面愈合后的黑色素沉着,某种程度上是一种机体的自我防护机制,对抗紫外线的损伤。

所以,防晒比不吃酱油更靠谱!

关于瘢痕增生:

瘢痕组织是人体创伤修复过程中的一种自然产物,在正常的伤口愈合过程中,胶原的合成与降解维持平衡,而在病理性瘢痕中这种平衡被打破,导致瘢痕组织过度增生,形成增生性瘢痕或瘢痕疙瘩。

病理性瘢痕的形成与生长因子调节、胶原蛋白异常、遗传、免疫异常以及皮脂反应等机制有关。创伤、烧伤、手术、疫苗接种、皮肤穿刺、痤疮和带状疱疹等均可引起。

病理性瘢痕目前单一传统治疗如压迫治疗、硅胶制剂、糖皮质激素、抗肿瘤药物、手术和放射治疗等已经逐渐被新的疗法取代,如激光、A型肉毒毒素(BTA)注射、自体脂肪移植、免疫疗法、基因疗法等,可根据患者体质及疤痕类型的不同针对性选择。

常见新型疗法

激光

目前常用的激光治疗主要分为剥脱性和非剥脱性的。剥脱性激光主要包括CO2激光和Er激光等;非剥脱性激光主要包括脉冲染料激光(PDL)、Nd∶YAG激光和半导体激光等。激光治疗安全有效,但单独使用激光治疗复发率较高,现多采用联合治疗。

CO2激光辅助外用药物导入是一种应用广泛的联合治疗方法,能够促进透皮给药的吸收,治疗后症状可以得到显著改善。

A型肉毒毒素(BTA)

BTA是由肉毒杆菌产生的一种神经毒素,常用于斜视、睑痉挛的治疗以及去除皮肤皱纹等。近年来开始应用于病理性瘢痕的治疗。治疗后瘢痕疙瘩体积明显下降,瘢痕硬度、厚度、泛红程度等均明显改善,瘙痒、疼痛等症状好转,患者满意度较高。研究表明,面部手术后早期局部BTA注射能够使手术瘢痕更窄更平整。此外,病灶内局部糖皮质激素与BTA联合应用,在改善瘢痕疙瘩厚度和面积方面明显优于单独应用糖皮质激素或BTA。

对于糖皮质激素治疗副作用明显或不能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患者,BTA治疗可成为一种替代治疗方案。

BTA与糖皮质激素注射治疗相比,具有疗效确切且无显著副作用的优点;

与激光治疗相比,BTA治疗次数相对较少,可降低患者治疗费用;

与手术治疗相比,BTA治疗费用低,治疗后的护理也较简便。

BTA有望作为病理性瘢痕的一种新型治疗方案获得临床的广泛应用。

自体脂肪移植

自体脂肪移植可用于改善皮肤的外观并填充局部凹陷性畸形,还可加速局部血管重建和减少纤维化。脂肪源性干细胞具有促血管生成和抗凋亡的特性,能促进创伤愈合、软组织修复和瘢痕重塑。自体脂肪移植在治疗萎缩性瘢痕方面已有较多研究和临床应用,近年来发现其在病理性瘢痕的治疗方面也有一定价值。自体脂肪移植治疗增生性瘢痕,瘢痕厚度、颜色及弹性均可明显改善,且瘢痕组织中的成纤维细胞数量和密度明显下降。采用PDL与CO2激光联合脂肪移植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疼痛症状。

科普医师-郭宪法

郭宪法院长主持瘢痕治疗新进展培训

擅长:对病理性瘢痕、银屑病、白癜风、脱发等顽固性皮肤疾病深入研究20余年。擅长运用前沿新型疗法、技术,联合治疗各类增生性瘢痕、瘢痕疙瘩、痘印痘坑等疾病,可根据患者体质和病理特点准确定性、制定精准治疗方案,患者满意度高。

END

更多皮肤问题和专家信息

可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在线咨询、预约

点此预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tzjhsl.com/yfzw/69832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